老态龙钟的人也可以“健步如飞”?

截至 2017 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 2.41 亿人,占总人口 17.3 %,这是此前全国老龄办召开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新闻发布会上曾披露过一组数据。

变老是人类无法避免的过程,然而在身体各项机能开始退化后,人类往往力不从心,如中风等疾病导致的瘫痪或者行走障碍,成为了老年人的掣肘。然而,英汉思机器人( Enhanced Robotics )为行走障碍人群打造了一款“秘密武器”——外骨骼机器人。该机器人犹如一剂外挂,让行走障碍人士摆脱束缚。

外骨骼机器人一直被视为酷炫、科幻的代表,其被用于军事、工业、医疗等领域。随着国内医疗康复领域的外骨骼机器人新兴企业如迈步、傅利叶、英汉思等出现,国内的医疗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开始逐渐热闹起来。目前整个国际上的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正在向精细化小型化和智能化发展。

其中,英汉思机器人则是一家从事轻型动力外骨骼研发的科技企业,专注于在日常生活场景下使用的外骨骼核心技术研发与产品化。目前,英汉思的产品有两款:以康复为主的机器人和以助力为主的机器人。

据英汉思的 CEO 朱瀚琦介绍,该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并没有任何行走功能,而是以康复功能为主的机器人。“我们需要以康复功能为主的机器人切入市场,这是结合目前的市场特点所做的决定。”他说。

据朱瀚琦解释,目前中国的康复体系还很薄弱,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的缺乏和效率的低下。“中国的老龄化带来的下游客户需求很大,我们分析每年在中国发生的康复服务的次数有 2 亿多次,预计三年内会增加到 5 亿次。”他表示,康复师的增幅无法满足患者的增幅,即产生了问题。另一方面,中游康复服务机构基础比较薄弱。“在中国,康复与社保的链接还比较弱,单次康复价格达到一两百块。”他表示价格高对于病人来说是一个门槛。

所以,以康复功能为主的机器人主要面向医院,目的是让康复科增加收入,提升效率。朱瀚琦没有透露英汉思康复机器人的具体出厂价格,不过他表示:“可以康复科在 12 个月内收购成本。”

此外,英汉思也推出了助力版外骨骼机器人。此款机器人是目前大多数外骨骼机器人企业的主打产品。然而与傅利叶和迈步等企业的产品不同的是,英汉思的助力版外骨骼机器人面向的用户并非是完全瘫痪的人士。“从商业的角度上来讲,中国有 1200 万的中风病人,这些病人大多数都并非完全瘫痪,而是还有一定的行走能力。”朱瀚琦说。

英汉思的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主要针对可以行走,但有一定行走障碍的患者,如中风后遗症或者关节炎导致的关节疼痛。“我们主要走的是低成本、单关节的助力外骨骼。”朱瀚琦补充说道。

因为从一开始对于用户群体的定位与一般外骨骼机器人企业不同,英汉思在产品设计上上也体现了差异性。朱瀚琦解释道,给完全瘫痪的病人使用的产品,其设计逻辑会偏向以机器为主,即用机器来带动人走路。

但英汉思的产品是以人为主。其动力外骨骼技术可以实时检测人体行走步态,通过智能的控制算法与位于人体膝关节的驱动装置为老年人提供外部助力,从而恢复老年人的行走功能。“我们是基于自己的控制算法,不预测任何的轨迹,而是根据位置去记住这个时刻应该给患者提供什么样的助力,实质上是力的控制,而不是轨迹的控制。”他说。朱瀚琦表示,英汉思的产品可以在不同的复杂场景下进行助力。

已经完成天使轮的英汉思将目前的主要产品定为康复版的机器人,其商业模式已经很成熟,即向医院销售。但是,朱瀚琦还在思考别的可能性,即:一是家庭模式到底是以租用为主还是以直接销售为主;二是除了医院等医疗机构,养老地产等是否也可以进行产品的推广。

同时,朱瀚琦非常看好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的未来。他认为,许多疾病种类都需要外骨骼增强。但是他直言,市场的推广成本很高,这不是一两家企业就可以做到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推动这个市场。”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