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里,我去了中国的18座城市。这让我真正的沉浸在中国的文化当中——中国是一个真正可以为科技企业提供丰厚增长机遇的国家,能使我们快速开发多个产品。在供应商的快速响应下,我们之间也能够基于这种合作关系快速完成创新。这些年以来,我们设计出了多套产品系统,这让我们能够去满足客户们最为疯狂的需求念头,让快速开展业务成为一种实际可能···”

走出伦敦,到中国去

作为一家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地产科技公司,这是unifi.id创始人Paul Sheedy来到中国后的最大感慨。这家以物联网技术起家的企业目前已经将其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并在中国设立了一个业务中心以期为公司寻找到下一个增长点。

Paul Sheedy向记者指出,自unifi.id成立以来,这家公司便一直在中国发展业务。它的大部分专利知识产权是于中国开发建立,并且也在不断同中国的制造商进行整体硬件系统层面的合作。而这使得他对“去中国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念头变得愈发强烈,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再加上“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产生的巨大市场前景和对unifi.id的技术领域——城市智能化技术的高效关注”,在Paul Sheedy看来,中国已然成为了unifi.id的头号目标市场。

无独有偶。在unifi.id之外,越来越多的伦敦初创企业开始对中国市场产生浓厚兴趣,选择在中国设立分部或者将中国作为重点市场拓展目标。电动汽车技术方案提供商Spark EV告诉记者,中国政府在电动汽车领域出台的促进政策使中国在电动汽车部署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由此创造出了大量的客户需求和无与伦比的市场规模,而这为Spark EV未来10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增长机会。 于此,在去年8月,该公司在上海设立了一家办事处,并随后完成了与一家电动汽车&摩托车OEM的合作项目。Spark EV表示,将会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在中国市场强化其品牌和声誉,后续将打造一支重点技术团队以在2025年之前为其中国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除此之外,移动支付初创公司KogoPAY也表示,中国在金融科技方面非常先进,“是一个做研发的好地方,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应用技术,并且利于市场的开辟”。目前,KogoPAY正考虑在2023年之前进入中国市场,开设在中国地区的办事处。

出海伦敦正当时

可以看到,对海外初创公司来说,在如何让企业得到更好发展的这个核心问题上,“走出国门”越来越成为它们进行战略规划时的一大影响因素。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在移动互联网进程中所取得的发展优势也在不断吸引着这些企业对这里投向更多的关注。当然,不仅仅是海外初创公司,对国内企业而言,近年来,出海布局的势头同样变得愈发火热,海内外之间的“互取长短,互相选择”也正在随之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以伦敦地区的汽车市场为例。这里的市场成熟度和用户需求量均处于欧洲地区前列,从政府政策支持到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与合作,伦敦在这一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发展优势。作为结果之一,早在2012年,比亚迪便在伦敦设立了分公司。以此为起点,至2015年,比亚迪与英国著名巴士制造商Alexander Dennis达成了针对于英国大巴市场的战略合作。截至目前,比亚迪联袂合作伙伴ADL为英国市场推出包括单层和双层两类10余款长度的全系列纯电动大巴,累计销量超过1000台,市场占有率60%以上,其中伦敦市场达到80%,排名第一。

另一方面,在2019年底,经过深入的全球市场调研分析后,汽车之家选择率先以英国、德国两个国家作为切入市场,启动了其海外业务。次年4月,汽车之家推出了一站式线上汽车平台“YesAuto”并在伦敦设立了相关办事处,以为海外用户提供便捷的看车、选车服务,为经销商、主机厂、第三方金融机构等B端客户提供全面营销方案和技术赋能。截至2021年4月,根据汽车之家提供的数据,YesAuto在上线一年后平台月活用户达400万MAU,直逼当地第二梯队的主流平台。

从伦敦出发,让出海企业走向世界舞台

当然,这些出色的成绩并不是能够轻易一蹴而就。无论是对上述企业还是身处企业出海浪潮中的其他企业而言,在海外市场扎根立足并非易事。在这个过程中,是否能够准确把握当地的本地化需求及正确定位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往往会成为这个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伦敦发展促进署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赵冰冰女士强调,在推动中国企业到伦敦发展、投资的多年历程中,她发现中国企业对伦敦/英国营商环境的了解通常并不是足够充分,会存在“不完整”或“有偏差的”印象。此外,“除了企业所在的行业信息,中国企业也需要了解大商业的关注重点,并将其融合到发展计划中,比如对‘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对‘包容性’商业的考虑。可持续已是各行各业的大战略,不管企业本身在哪个领域,都需要有认识和准备。否则,这些缺失不仅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甚至可能会让企业丧失一些商机。”

赵冰冰表示,就这些问题,伦敦发展促进署(London & Partners)可以为有兴趣进入伦敦的中国企业提供可信任的“一站式”服务,帮助它们更好的了解伦敦的发展优势以及在进入伦敦后得到更好的发展。

她进一步指出,对于有计划去海外发展,但还没有选定目的地的中国企业,而伦敦在企业所在行业有明显优势时,伦敦发展促进署会主动接触企业提供相关行业背景、发展前景、伦敦和其他国际城市营商要素的对比等信息。同时也会邀请企业参加相关行业的商业活动或商业参访,希望企业能考虑把伦敦作为海外拓展的目的地。“比如,最近伦敦重点在推广AI和数据科技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我们团队就会主动寻找并联系国内在这个领域有海外发展计划或优势的中国企业,请他们参与我们的线上研讨会,了解伦敦能对他们的海外发展战略提供哪些助力。”

对于已准备布局伦敦的中国企业,伦敦发展促进署则会提供落地伦敦时可能会面临的与实际问题相关的信息或为其对接专业服务提供伙伴。比如公司注册、税务、法务、银行开户、人员招聘、办公室安排等等方面。“我们制作了一本《伦敦投资指南》,包括了在伦敦设立需要考虑的主要流程,一般都会推荐我们服务的企业把它作为一个‘检查清单’。针对企业的实际问题和服务,我们会推荐与伦敦发展促进署有长期合作的专业服务合作伙伴,全方位帮助企业顺利落地。 针对中国企业,我们合作的专业服务伙伴不少都配备了有中国背景的工作人员以方便交流和沟通。伦敦发展促进署自身和众多合作机构与行业协会也都会组织各种活动,邀请受服务的中国企业参加,帮助他们拓展人脉,从而使其快速融入伦敦的商业生态圈。”

“在企业落地伦敦后,我们还会持续关注企业的发展,并提供后续支持。我们会为企业定期提供行业信息、活动邀请,并且也可以为企业的市场品牌推广提供助力。我们在国内以及伦敦的团队也开始帮助一些在伦敦成立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包括在伦敦成立的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发展——以伦敦为中心拓展欧洲、美洲以及亚洲市场。目前已有近千家企业从中受益。这也是伦敦发展促进署的两个加速计划:企业成长计划以及伦敦市长国际商业计划。”

根据伦敦发展促进署提供的数据,目前,伦敦发展促进署的中国团队已经帮助超过350家中国公司在伦敦落地。而随着中英企业生态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深入密切,这一数字也有望在后续时期进入一个更高的水平。

现阶段,中国企业的出海发展正在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如赵冰冰所看到,之前中国会强调‘引进技术’,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到国内来。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到了可以出口技术(比如电子商务、数据整合、智慧城市、智能出行等方面的消费科技技术)、帮助海外提升产业发展的阶段,把焦点移回到伦敦,同样可以发现中国企业来伦敦不止是关注伦敦英国或欧洲的市场,而是越来越意识到伦敦是很多中国公司建立国际品牌和影响力的门户,希望借助伦敦让全世界看到自己。

“为此,在帮助我们合作的企业成长,为伦敦创造具有韧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经济增长目标中,我们也希望建立伦敦的品牌,让我们自己讲述伦敦的故事,以及,更重要的方面——支持每一个想成为伦敦代言人的参与者出色地讲述出自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