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间,眼前已经是和新冠狭路相逢的第三个年头。作为受疫情直接和持续性影响的产业之一,医疗健康行业在过去的两三年里迅猛发展,主要表现为医疗新商业模式崛起、集中度提高、国际产业转移,以及疫苗、防控、检测等相关产业的加速发展。

近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未来一年,无论是群体免疫水平,还是通过疫苗建立的免疫屏障,再到新冠治疗药物的上市,都意味着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寒冬”。

如果说新冠疫情的蔓延终将被遏制,那么在已经到来的2022年,大步向前的中国医疗行业中哪些前沿技术将实现突破,各细分赛道将呈现哪些新动态,哪些企业将踏入资本市场,又有哪些重大行业政策即将落地?以下是动点科技对今年医疗行业发展的一些预测。

国内首款新冠口服药有望年内上市

除了mRNA疫苗,中和抗体和小分子靶向药等前沿生物技术也在抗疫中大显身手。去年12月初,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获得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应急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新冠病毒。1月17日,有消息称国内唯一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治疗小分子药物VV116,年内通过临床试验后,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递交新药上市(NDA)申请。临床前药效学研究显示,VV116 在体外对新冠病毒原始病毒株和变异株,例如德尔塔病毒等都有显著的抑制活性作用。

人工智能与精准医疗深度融合

传统医疗依赖医生经验,犹如人工寻路,效果参差不齐。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两大重要趋势,人工智能与精准医疗的深度融合,专家经验和新的辅助诊断技术有机结合,将成为临床医学的高精度导航系统,为医生提供自动指引,帮助医疗决策更快更准,实现重大疾病的可量化、可计算、可预测、可防治。预计从2022年起,以人为中心的精准医疗将成为主要方向,人工智能将全面渗透在疾病预防和诊疗的各个环节,成为疾病预防和诊疗的高精度导航协同。

医疗级基因检测应用占比有望提升

在产业链下游,基因检测通常分为科研级、医疗级和消费级(DTC)三类,其中,医疗级基因检测主要用于传染病检测等公共卫生以及肿瘤等普通疾病的筛查当中。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基因测序应用于临床研究和医院诊断的比例为32%。在伴随诊断等下沉市场的基因检测需求被激发、基因检测机构与药企达成诊疗联合共识的同时,随着正常人群数据库和患者病例文献数据库资料的丰富,以及对遗传病知识了解程度的加深,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已经大幅度的提高。预计2022年,基因检测中应用于医疗基因检测比例还将继续提升。

康复医疗市场规模稳步扩张

去年末,资本市场频频出手收购康复医院与康复辅具公司,康复辅具赛道在一级市场斩获多轮融资,相关科创板企业成绩亮眼。目前,我国康复医疗尚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康复医疗市场需求不断加大,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我国康复医疗产业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2022年中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1100亿元。

带量采购持续深入推进

国家集采在2021年就已经进入常态化、制度化,无论是在化学药还是特殊品类——胰岛素、高值耗材(冠脉支架和人工骨关节)领域都取得了成绩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持续推进对常规化学药的国家集采之外,2022年,国家也将着手探索对除了胰岛素之外的生物制品集采的路径。药品和高值耗材行业在国家医保“4+7”团购定价和集采的大背景下,继续大规模洗牌,持续经历极端压力测试和艰难生存态势。

DRG/DIP支付方式全面推广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2022年将启动不少于40%的统筹地区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并实际付费,不少于40%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全面覆盖,不低于70%的病种覆盖。DRG/DIP将实现在省级、地市层面的广泛落地,非规范医保支出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医疗保障改革倒逼定点医药机构管理更加规范,而诊疗及临床用药方式也将伴随其覆盖的病种产生巨大的变化。

新版基药、重点监控用药目录出台

2022年,新的基药制度及目录将有望出台,新版管理制度及目录的调整将成为临床用药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新版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也将在今年推出,预计新增的10个化学药生物药品种将经历销量下滑,对继续遏制某些药品滥用起到重要作用。

互联网医疗进入强监管

随着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将正式出台,互联网医疗行业更多酝酿中的政策也即将浮出水面。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征求意见稿中对互联网诊疗的医疗机构、人员、业务、质量安全、责任等明确了监管细则,提出禁止“以药养医”、禁止AI替代医师接诊等要求。2021年,估值超千亿的数字医疗平台微医在递表港交所的半年后申请失效,预计同类型公司在今年或将更难上市。

Biotech维持融资高热度

生物科技板块处于医药创新的最前沿,2022年将继续受益于政策红利。日前,北京市也在2022年政府报告提出加快新型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生物前沿技术突破和转化应用。生物科技是2022年医药投资最为确定的子版块,景气度高、进口替代空间较为广阔。2022年,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仍备受重视,就在开年第一周,已有博生吉、同源康医药、广州嘉越医药、江苏新元素医药等多家生物科技企业宣布完成亿元级融资,助推各自的候选产品研发。

高端医疗器械迎来上市热潮

去年末,《“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标志着医疗设备及产业链国产化进入加速时代。数据显示,在目前提交A股或港股上市待审核和已过会待上市的25家医疗器械企业中,心血管介入、医用高分子耗材等高端企业数量达到9家,彰显了国产替代极强动力。医美、AI辅助医疗等新兴企业相继赴市,打开新的竞争市场。IVD(体外诊断)企业数量有所减少,仅2家企业,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

创新药企业股价回升

2021年下半年,以恒瑞医药为代表的创新药企业股价大幅下挫。背后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前些年过度上涨后的市场回调,二是创新药纳入医保后价格下降以及仿制药销量下降所导致的业绩增速下滑。在市场缺乏新热点时,医药股有望重新得到资金青睐。随着政策预期的稳定以及创新研发的推进,预计这一类公司的股价将在今年迎来修复。

医疗板块将主导香港新股市场

2021年港股市场有96只新股IPO上市,有35家来自医疗保健行业,占比达36%,为占比最高的行业。其中,约11家为生物科技公司。德勤预计,2022年香港市场将会有约120只新股上市,总上市融资规模约3300亿元,新股市场仍将由TMT、医疗医药板块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