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走红刚满一年,元宇宙似乎已进入洗牌期。

近日,号称要成为“元宇宙时代的微软”的影创科技被曝欠薪200多人,时间最长达半年,员工人均被拖欠工资10万元,社保公积金也被断缴。

虽自我标榜硬件出货量全球第二、国内第一的XR服务供应商,却有名无实。而早已断档的融资、岌岌可危的营收已无法支撑其硬件研发。这家成立于VR起步期的公司没有死于2016年的那场寒冬中,却可能要倒在元宇宙到来前的永夜里。

名不符实的“全球第二”

企查查显示,影创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最早一批VR探路者之一。

彼时,Facebook刚收购了Oculus,VR概念正当红。不仅国外硬件和游戏大厂积极布局,在资本支撑和技术提升的背景下,国内VR企业注册量也直线上升:截至2016年,企业新增注册量已达到3177家。

2014年~2017年,影创科技连续完成4轮融资,朗玛峰创投、知初资本等知名风投机构两度加持,融资总额近1亿元人民币。与很多出师未捷的先烈相比,影创科技已经过得相当从容。

今年2月,影创科技创始人孙立在接受专访时称,无论是技术还是出货量方面,影创科技都是仅次于Meta的全球第二名。另有报道显示,2019年,影创科技已在MR领域全球出货量第一,在国内VR生态级操作系统领域出货量第一。

影创科技在业界颇有声望,是上海本土具有代表性的VR企业。自成立以来,曾连续多年都进入“中国VR50强”榜单。2021年榜单显示,包括影创科技在内的17家上榜企业年销售额已超1亿元。

官网显示,其产品主要包括“鸿鹄”等三款MR智能眼镜、“点云”软件服务平台以及教育、工业、文旅、娱乐等场景的智慧解决方案等。在前文中的专访中,孙立还表示,MR智能眼镜硬件和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占据整体营收的20%-30%,操作系统的服务和授权费用占营收的70%。过去三年营收增长达260%,2022年预期收入能达到5亿元左右,预计在2024年实现正向盈利。

但看似跨越了行业周期的影创科技恐怕已等不到盈利那一天。有员工爆料称,影创科技的重头产品AR眼镜缺乏应用场景,也没有完整的配套系统,C端市场销量几乎为零,转型元宇宙的ToB VR解决方案也没能带来可持续的收入。

且相关裁判文书显示,影创科技因经营业绩虚报与股东发生纠纷。员工猜测正因如此,影创科技在过去5年里再未获得任何一笔融资。总之,因为入不敷出,影创科技最终走到了创始人解散公司群,员工集体仲裁讨薪的地步。

激烈的市场炒作中,缺乏实力的公司吹出的泡沫再漂亮也终将破灭。被影创科技夸大的不只是业绩:第三方报告显示,全球VR头显出货量的第二名不是影创科技,而是刚被字节收购的Pico;影创科技自称高通公司的全球重要合作伙伴,其实也只是在MR眼镜中搭载了高通骁龙的专用芯片。

国家文化贸易创新发展智库专家张德欣认为,相关企业倒闭属于产业发展周期的正常现象。当前元宇宙还处于拓荒期,需要很多企业进行前期技术研发、市场培育,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资源和资本,但只有小部分企业能顺利存活享受成功的果实。当务之急是保证企业的生存,伺机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

蜕变中的元宇宙产业

从最底部的基础设施到金字塔顶端的经济系统,元宇宙涉及的技术类型、产品形态、应用场景包罗万象。但探索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影创科技的消亡也是过去一段时间里元宇宙产业进化过程中众多企业的缩影。

目前,国内互联网大厂在元宇宙应用的布局已经从社交应用、数字藏品转向硬件设备。

社交方面,跟随者Facebook更名的脚步,百度、字节跳动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元宇宙社交应用——希壤和派对岛,但二者都像仓促赶工出来的应景之作,希壤被诟病穿模、卡顿,派对岛公测后匆匆下架,足见两家都没在应用上投入太多精力。而腾讯则将元宇宙融入原有应用,在QQ中推出3D的超级QQ秀、在腾讯音乐中推出TMELAND,为音乐人置办虚拟房间和虚拟演唱会,试图用新概念盘活老产品。最先叫响社交元宇宙名号的Soul在暂停美股上市一年后以运营主体Soulgate之名冲刺港股,重启上市之路。

NFT方面,阿里、京东、腾讯均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数字藏品平台。初期,各平台上发行的藏品一度引发抢购热潮。但因被限制了交易流转,国内数字藏品的价值也曾受到质疑。最近,腾讯裁撤了幻核,转而以腾讯文旅为主体推出数字藏品解决方案。不过此举引发的用户焦虑也导致百度星际口袋、阿里鲸探、京东灵稀、网易星球等一系列数藏平台也开始陷入用户流失、藏品滞销的困局。此外,前期曾大火的跑鞋、虚拟房产类GameFi应用也因触及监管红线在国内被淘汰。

相比之下,硬件才是大厂们布局元宇宙的主阵地。伴随着VR的复苏,京东一季度VR一体机销量达到去年全年的50%。在此背影下,字节已抽调多位产品负责人为重金收购的Pico坐镇,并定下了今年销量破百万的目标;爱奇艺的奇遇VR继数亿元B轮融资后在获一轮战略融资,已有2款机型跻身消费市场出货量前三,最近还和Nreal合作推出定制版AR应用。

受限于硬件设备较高的资金门槛,创新企业及技术服务商则多把目光投向内容制作、虚拟营销、创作工具、虚拟人等方向。

“从技术角度来讲,元宇宙还处于史前时代,成熟度是负值。其整体表现只是像素级,硬件支撑也是‘巨无霸’。”游戏产业时评人张书乐认为,元宇宙的基建商只能是资本和技术俱强的科技互联网巨头,其他厂商则只能扮演元宇宙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将自己的产品接入元宇宙中,变成其中的“游乐设施”。

华泰证券认为,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互操作系统、价值结算系统、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内容生产系统四个方向,大约还需要5~10年的持续建设才有可能实现成熟的元宇宙。

小结

离开了场景,再高超成熟的技术也没有用武之地。目前,消费级的元宇宙还在概念期,面向C端的VR硬件也只能服务游戏和观影的高端玩家,远未成气候。但我国VR产业日趋全面,教育、文旅、制造、健康、房地产等领域的VR应用均取得较大发展。

3D互联网数字官网服务理念发起人袁帅认为,元宇宙在会展、社区场景中也存在广泛的应用机会,有望重构云会展、云博物馆、虚拟社区等孤岛式的产品,乃至以“云村民”促进城乡更新融合发展。

宇宙与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邢杰认为政务元宇宙项目机会较多,工业元宇宙可用性更强。上文中的张书乐表示,工业元宇宙可直接依托于航天科技中已经成熟的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无人工厂、云设计等实际应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