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把“创业”、“东南亚”、“机遇”这些词语联系起来的时候,印尼总会是这其中无法绕过的一个存在。

凭借东南亚第一、全球第四的人口规模,以及日益加速的中产阶级浪潮和数字化进程,在东南亚朝向下一个十年的道路上,无论是从这里诞生的GoTo、Traveloka、Bukalapak、Akulaku,还是SEA、Lazada、TikTok日益投来的关注···不难发现,印尼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期待。而随着以电动车为代表的全球新能源产业的继续前进,未来,拥有世界最大天然镍储量的印尼无疑也会在这片舞台中留下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这些也并不只是印尼“高光时刻”的全部。现在,对印尼来说,在越来越多的独角兽企业和在电动产业方面奋起直追的步伐之外,相比于它在东南亚创业生态中有着怎样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它对东南亚创投领域发展所起到的推进作用也在越来越得到凸显。正如一直以来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从“得印尼者得东南亚”再到从印尼初创生态中走出的大量二次创业人士,印尼正在以一种无可替代的力量塑造着东南亚的未来方向。

在本次第八期的《出海时刻》中,我们也有幸邀请到了印尼本土头部风投机构AC Ventures(下称“ACV”)的管理合伙人Helen Wong。基于Helen在中国和东南亚投资领域多年的深刻探索,我们也将从她的精彩分享中再次直面印尼所展现出的这种独特魅力。

以下为本次直播对话全文(内容经整理编辑,略有删减):

从您的角度来说,印尼有什么独特优势,为什么印尼会这么有吸引力?

除了庞大的人口——印尼是世界人口第四大国,印尼的整体宏观环境也比较优秀。印尼的GDP增速在5%左右,通货膨胀也比较低,政府负债率和民企负债率也都控制得比较好,而且也已经实现了33个月的贸易顺差。

然后在宏观因素之外,印尼的人口也非常年轻化——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所以他们对社交媒体和数字化的接受程度也非常高。也因此科技公司在印尼发展得也还不错。

第三,印尼跟其他东南亚国家不一样,这里的创业氛围非常独特。因为印尼有很多华裔,他们一般都会从商,所以这里可以看到很多的二代、三代创业者。

另外就是退出方面。尽管东南亚没有像中国这么大的股市,但印尼交易所近几年发展得也还不错,这里已经有三家科技公司上市,而且之前都是独角兽公司。所以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印尼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印尼现在正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

印尼的创投环境肯定是跟着全球创投大环境走的,所以这里的估值体系也像很多其他国家一样,开始回到之前比较理想或者说比较合理的范围。但最近我们也还是可以看到最好的公司可以去融到钱,比如Akulaku,这是我投过的一家公司,他们融到了2亿美金。当然一般的公司可能就会比较难了。

我觉得,风投领域中会见证很多周期,而VC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所以这种回调在我看来还是相对正常的。但东南亚可能也有一些特殊的地方——相比于中国,它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一波移动互联网热潮是会催生出一些独角兽的,而且热钱也会涌入其中非常头部的公司。

所以某种层面上来说,在我看来,这种回调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大家都变得更加理性,而下一批创业公司可能会更加优秀,毕竟他们已经经历了第一波的调整,会相对稳定一些。

现在您会看中印尼的哪些行业赛道,未来是否会有新的变化?

印尼这几年的机会跟全球的还是有些相似的,比如可以看到很多电商公司,像Shopee、Lazada发展得都很不错。不过,也因为印尼的市场相对比较滞后,所以一开始起来的都是做基础设施的公司,比如支付或者物流。

然后现在,所谓的“低垂的果实”不再像之前那么多了,东南亚复制海外模式的浪潮也已经过去。所以,关于下一波浪潮中有哪些机会,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好大方向···抓住大的趋势。比如我们认为气候科技就会是一个大的浪潮——在气候科技下面会有很多细分领域,电动车就是其中一个我们比较看重的方向,尤其是在印尼,两轮电动车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摩托车在印尼拥有1.2亿辆左右的保有量,而如果要把它们变成电动车的话,这里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另外就是,我们也会看一些关于TikTok的品牌。因为TikTok现在发展得很快,如果有公司,尤其是中国的出海公司,能够利用中国庞大的供应链到东南亚市场发展,这些公司还是很有优势的——一方面是性价比,另一点就是他们也非常了解电商的玩法,尤其是直播电商和短视频。所以我们会看好那些能够做好本土化的品牌。

最后是细分市场。我们也会看一些SaaS软件,包括AGI方面的机遇,并且也会尝试性的做一些投资。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基于您的经验,投资一家中国独角兽和投资东南亚独角兽会有什么差异么?

我觉得,最明显的差异可能就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如果你去投一家2C的公司,它就会比较容易成为一家独角兽。在东南亚,它的挑战则会更大,因为东南亚相对小而散。当然,印尼是这里最大的市场,而我认为印尼会相对容易出独角兽。但印尼公司达到独角兽规模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你可以看到这里有很多互金公司,就是因为它们在商业模式上比较容易规模化,不容易牵扯到像物流等比较难的领域。但最后我认为,(如果要成为独角兽)还是要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去解决问题和痛点,看市场容量,然后如何规模化地做起来。

刚才您有说到ACV也在关注AGI方面的机遇,但从现在来看,现阶段在印尼或者东南亚投资AIGC行业会不会太早了?

我是这么看的,如果你想做大模型,那肯定不用在东南亚找机会,因为这里缺乏相应的人才。但如果你要做应用层的话,那我觉得这里可能会有一些好的机遇——比如我们在看的金融赛道,其中有一家公司在针对金融行业做一款可以赋能销售人员的AI工具,帮助理财顾问来服务更多的客户。往常,他们往往需要去整理很多信息,并且还要快速给到客户,这对他们来说可能会有点挑战。但如果有了这个工具之后,这个痛点就可以被真正解决,这还是值得去关注一下的。

此外,我还想提一个观点,就是,我们也希望这些企业不单单只局限在印尼,它可能也可以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而印尼只是它的一个市场,而这样的公司我们也会去考虑。

如何看待东南亚的农业科技领域?

在东南亚,农业肯定会是一个比较大、比较重要的行业。但其中好的机会可能也不是特别多,因为从农民身上赚钱并不容易,而且靠天吃饭也是如此。相比之下,美国农业领域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它的投资机会可能就比较多。但东南亚跟中国有些类似,它的农场相对较小,在看待机遇时也就要慎重。

您的投资策略是什么?是偏向于关注中国出海东南亚的企业还是东南亚的本土企业?

在投资创业者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看他的工作背景适不适合他想做的事情。我其实也比较看中中国的创业者,因为他们有几个优势:经历过激烈的大环境、很有经验、能够很快地把公司做起来。不过来到东南亚的中国创业者也未必都可以成功,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all in,不经常过来。第二就是不够本地化,还只是以中国的视角去看东南亚消费者——如果你从事高科技领域,这点可能跟你没太大关系,但如果你做消费品牌,针对本地消费者的洞察还是很重要的。还有一点是管理。因为他要管理本地化的员工,而中国的管理方式不一定会适应当地的工作文化···

所以,如果中国创业者可以过这几关的话,我还是可以去投他们的。但东南亚本地的团队也在进步,因此我们也在看一些从Gojek或者Grab这样的东南亚大厂出来创业的高管···尤其是在现在这种大环境下还坚持出来创业的人,他们的战斗力会更好一些。

您觉得印尼现阶段有哪些行业赛道是适合中国出海企业的?

比如刚才提到的TikTok品牌,我们最近投了一家做小家电的品牌,而且也在投一家做护肤品的。另外,我们也在看消费品,这些在东南亚发展的很好。

还有就是电动车赛道,包括电池和整车。印尼政府正在推动整个电动车供应链在印尼发展,所以我觉得这块也很适合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在供应链方面很有优势。

再就是AI赛道。我们也看到,一些AI创业者在海外做的也比较好,所以也可能会来这里。但这方面可能还会集中在,一定要能够解决一些痛点。毕竟很多东南亚企业对SaaS服务的购买力还不是那么高,因此你肯定要做成一个全球化的公司,而不是局限在印尼或者东南亚。

在印尼之外,还有哪些东南亚市场值得关注?

从电商消费力角度来看,我觉得应该是泰国。但也有很多人在关注越南,因为它的GDP增速相对也不错,而且也有供应链转移的红利。现在,大家提到东南亚也都会说‘VIP’——Vietnam, Indonesia, then Philippines,毕竟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也都差不多。如果你想复制的话,先在印尼做好,再复制到越南和菲律宾也会相对容易一些。但如果你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这里的经济水平都不一样,可能就会难一些。

当然,大家也要看到,越南市场也相对封闭很多,越南的创业者很少走出越南,国外的创业者也很难走进这里。此外,菲律宾的基础设施也相对没有那么完善,但这几年来一些菲律宾公司也可以去拿到融资。

最后,可能还得看你要做的是什么。比如电商,它在泰国可能就能做得还不错。但如果是在线教育,可能选择越南会好一些,因为从文化角度上来说,越南人会很像中国人。

经历了疫情之后,东南亚的创投领域跟之前相比有了哪些不同?

疫情催生了很多改变。比如电商的发展以及整体的数字化进程——比如说你去餐馆用餐,现在就能扫码点餐,然后数字支付,这些都很顺畅了。经历了这几年的发展后,东南亚创投领域的整体闭环已经做的非常好。

能否谈谈ACV的未来规划?

接下来,我们还是会扎根东南亚,也欢迎创业者来东南亚找我们。在规划上,我们还会继续专注早期风险投资,寻找能在未来成长为比较大或者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在定位上,我觉得ACV的定位比较特殊,因为我们的合伙人有非常本土化的资源,同时也有非常国际化的视野,这可能是我们比较独特的方面,我们也希望从这一点为企业提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