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化的驱动下,双11的规模逐年扩大。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加入这场购物盛宴,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和折扣优惠。然而,随着商业化的加深,平时的促销也能基本满足消费需求。消费者对双11的期待逐渐发生了变化。

与此同时,双11购物节不断推陈出新,从价格战到品质战,从单一的销售到多元化的服务,双11的竞争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也催生了众多新的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例如,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型电商模式的兴起,都与双11购物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平台“怒卷”双11

作为全年力度最大的促销活动,双11期间品牌商家纷纷发力冲击全年KPI。

在整个双11期间,小红书为商家与买手提供了三大资源,一是百亿流量曝光激励,涵盖直播、笔记、搜索、商城、主会场等场域,二是亿级的平台补贴,通过向用户提供优惠券补贴,降低用户决策成本,提升商家转化,三是为商家提供买手资源,使商家有更多销售渠道和选择。

在双11爆发期,快手重点围绕内容场和货架场两大场域,为商家、达人等不同类型经营者提供了差异化的扶持政策,有针对性地助力商家生意增长。同时借助流量、补贴、分期免息、先用后付等玩法,以实现销售增长。

和快手类似,在双11大促之前,抖音就为商家生意的增长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包括在货架场景和内容场景两方面都提供了流量激励等扶持政策。双11期间,抖音商城双11大促核心主张是节奏、玩法、商家、用户、场景。在多个层面为商家生意发展做好保障。

尤其是抖音的“重点货品”玩法,为商家打造爆品提供亿级流量激励和全域阵地曝光。重点货品玩法,也就是平台根据商品的成交、用户、服务指标等综合表现优选符合本次大促活动要求的重点货品,并通过平台资源加码助力商品爆发。

B站则坚持“大开环战略”,即流量导向电商平台,与淘宝天猫、京东等开展合作。B站表示将通过上线整合营销活动、升级APP、提供流量补贴和返现等举措,创造更多交易场景,为各大电商平台提供流量增量。

百亿补贴作为电商行业实现GMV增长短期内最有效的手段,头部电商平台均借鉴了该思路。

京东今年双11首次新增了百亿补贴频道,于10月31日晚20点全面开启。官方介绍,百亿补贴日6期免息活动,活动期间产生的息费费用由项目组共同承担,商家0成本。

而在天猫双11开启预售前一天,淘宝加码百亿补贴,紧急上线了双11狂补专场,手机数码、大牌美妆、保暖鞋服、换季潮品等行业爆款商品、应季新品均有产品参与补贴,并承诺买贵必赔。

今年,百亿补贴“鼻祖”拼多多则首次上线“单件立减”玩法。据了解,拼多多百亿补贴对于参与此次“单件立减”活动的商品,将额外发放官方补贴。目前,首批参加单件立减活动的品牌商品已经超过20000款。

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告诉动点科技记者:“正是因为电商内卷,本次双11不再用折扣券玩法去捆绑销售和逼用户花钱,而是直接灵魂砍价进到最低价博弈,至少对消费者而言,减少了许多无谓的折腾和多余的消费,逐渐让购物回归纯粹。”

国货当红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国货品牌在双11中的表现越来越抢眼。一些国货品牌通过创新和品质的提升,成功地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例如,华为、小米、李宁等国货品牌在双11中的销售额不断增长,成为消费者热衷的选择。

艾睿铂调研显示,中国品牌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数据显示,66%的消费者表示计划增加对中国品牌的消费;相反,其余 12 个受访国家和地区产品的购买意愿都呈现出净下降。与理性消费趋势相呼应,随着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认知的加深,精明的消费者正在积极探寻比外国品牌更物美价廉的本土替代品。

这一点对于购买服装品牌和配饰的年轻消费者来说尤为明显,61%的 18-25 岁受访者计划在今年“双11”增加对中国品牌服装、时尚和配饰上的消费,这一比例在所有产品类别和年龄组中都高居首位。

淘天集团首席执行官戴珊认为,国内消费市场出现了分层,高购买力人群依然有极致的品牌需求,而中腰部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更加看重品牌背后的真实价值。

这对于转型升级道路上的国货品牌是很好的机会。据悉,天猫双11首次放宽了新品牌和中小商家的报名商品数量限制,新品牌参与数量史上最多。截至10月14日,确定天猫双11投放计划的品牌及商家数已超100万。

拼多多数据显示,今年大促开始后,国货美妆、服饰新品成为入驻拼多多百亿补贴数量最多的类目。其中,蜂花、郁美净、上海药皂、孔凤春、百雀羚、珀莱雅等国货美妆销量增长显著,部分热销单品销量增长超过20倍;在国货运动服饰,李宁、特步、361°、安踏、匹克成为最受欢迎的TOP 5品牌;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国产白酒年轻化效果显著,整体销量同比增长100%,尤其是年轻群体的订单增幅最快。

总结

如今,双11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购物节,而是成为了观察中国消费市场和商业变革的重要窗口。展望未来,双11购物狂欢节仍将受到关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我们将看到更多国货品牌的崛起和平台经济的迭代。同时,平台和品牌也需要关注到双11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消费心理的变化,以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商业机会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