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1年的“高光时刻”和22年的“紧急刹车”后,对印尼的风投领域来说,23年会是格外让人充满疑惑的一年。
近期,总部位于印尼的风投机构AC Ventures和贝恩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印尼风投市场的行业报告。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内,印尼风投行业经历了一次“重启”。面对市场上充斥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们在资本部署的速度、规模、重点方面均进行了调整。
根据报告,自22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利率上升、以及消费者和企业情绪疲软导致的全球宏观经济状况恶化的因素,投资者在资本配置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反应,其对于投资部署的关注态度也呈现出了减弱趋势。体现在具体方面,截至今年8月,与上年相比,印尼资本市场的交易额呈现出了70%-80%的降幅。并且报告也表示,与22年的前三个季度的表现相比,印尼资本市场在今年的融资动向依然低迷,分别仅为22年规模的20%、20%以及30%。
此外,在初创公司的筛选标准方面,投资者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其在从种子轮到A轮及B轮融资的转换率也随之不断下降。因此,初创公司也将面临从不计成本的增长转变到注重资本效率和盈利能力方面的目标挑战。
不过报告也强调,尽管这一时期对印尼风投行业来说充满困难,鉴于印尼风投格局总体上正在进入更加成熟的状态——如GoTo和BliBli的IPO(投资方得以退出)、DANA&eFishery等新独角兽的出现(截至22年印尼共有7家独角兽)、以及“第二代创始人”的兴起(在“第一代”初创企业中担任领导职务,而后选择创立自己的企业的创业者),该领域在整体上的增长前景也是相对乐观的。
报告还指出,除了当地庞大且年轻的人口群体带来的后续增长前景以及其数字经济的进一步普及,在监管层面,印尼政府在针对企业的友好举措层面(如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IDX采取的上市便利政策)以及保护消费者和小企业的利益方面(如近期的社交电商禁令、对金融科技企业更加严格的隐私法规)之间也取得了一定的平衡。
展望未来,随着利益相关者愈发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报告也指出了一些可能会在后续阶段受到重视的趋势。
报告首先指出,在印尼,早期阶段交易可能会继续保持领先态势,并且尤其会体现在电动车(EV)和能源(或者在更广泛层面上的ESG)、医疗健康、食品&农业科技等新兴领域,而金融科技、商业&中小企业赋能也仍将具有一定的投资吸引力。
其次,处于后期阶段的初创企业将会倾向于优先考虑盈利能力和节约现金,以确保更长的经营时间。而这种转变主要是受到投资者对明确的盈利途径和可持续的单位经济效益要求的影响。
第三,Bukalapak和Blibli的IPO是当地的有利的退出环境的一种验证,其实现盈亏平衡和正现金流的潜力将提升投资者的信心,增加印尼企业在本地和全球市场的上市机会。当前,印尼政府正通过IDX努力推动新兴公司的上市,而这将进一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此外,投资者也正在密切关注IDX与外国交易所之间的合作讨论。于此,印尼公司有望实现双重上市。
最后,在数字经济层面。通过QRIS、Satu Sehat和电子国民身份证等平台对数字基础设施的巩固,印尼政府将为科技公司发展数字工具进一步铺平道路。数据预测,到2030年,印尼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3600亿美元;在绿色经济层面,印尼碳交易所(IDXCarbon)在近期的启动展示出了印尼致力于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决心。同时,这也表明印尼的监管基础设施正在就绪;而从更长远的角度上来看,由于印尼的基本层面将会继续提供新的经济机遇,全球投资者也将有望继续看好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