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5 日,微软正式关停了 Skype,距离该公司斥资 85 亿美元收购 Skype 仅过去了 14 年。

Skype 直到最后仍然拥有用户,但微软和这世界或多或少都在向前迈进。微软已将所有投资转移到 Teams,后者是一款专注于企业的应用,该公司誓言有朝一日它会受到普通用户的青睐。

我们国内的腾讯会议、钉钉会议,国外的 Zoom、Meet 等应用的视频聊天功能非常出色。微信、QQ、WhatsApp 和其它数十款消息服务除了文本之外,还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和音频。

二十年前让 Skype 与众不同的技术如今已完全商品化,或许世界不再需要这项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服务了。

为了纪念之,我们还是赶紧给予 Skype 应有的评价吧。在此之前或之后,没有哪家公司能像 Skype 一样,对通信有着如此正确且根本性的构想:互联网所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全能的通信系统。有了 Skype,你显然可以和其他 Skype 用户进行通话。而且你还可以拨打任何有电话号码的人。虽然你通常需要付费,但即便如此,这个想法本身仍然是互联网聊天史上最具雄心的成就。Skype 的创始人们深知,他们所打造的并非只是一个平台——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通信系统。

Skype 在 2003 年的样子。

感觉我会很乐意用现代通讯应用中大部分现有功能,去换回大约 2007 年时 Skype 所具有的功能。那时,你可以通过语音和视频,与地球上几乎任何地方的任何人进行高质量通话。你可以给其他 Skype 用户发送即时消息,或者给任何有手机的人发送短信。你的 Skype 账号还配有答录机功能,这样别人就能给你留言。通过 Skypecasts,你可以在一次受控的通话中容纳多达 100 人。Skype 在每一个重要的平台上都可用,而且其通话质量无与伦比。

在浏览关闭的相关新闻时,我还看到有网友留言,说他出国上大学的时候,就是通过 Skype 与家里人打国际长途,费用低过打电话,可谓省心又省事。

在巅峰时期,Skype 可谓是声名显赫。《纽约时报》在 2009 年报道称,这款应用拥有 4.05 亿用户,占全球国际通话总分钟数的 8%。“Skype”简直就是一个动词!你不是用笔记本电脑打电话,而是和别人“Skype”。此外,它的铃声至今仍是互联网史上最具标志性的声音之一。

最终,似乎杀死 Skype 的正是多年前让它如此强大的那个因素:它借鉴了文件共享平台 Kazaa(Skype 创始人之前的初创公司)的点对点技术,将用户直接连接起来,而不是将所有东西都托管在互联网上。在带宽仍然非常昂贵的时期,这使得扩展服务变得极其容易且成本低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引发了问题。

Skype 的一位早期员工曾说,没几个人真正明白它的工作原理,而且随着 Skype 不断发展,几乎没有什么动力去重构整个系统。一段时间后,这个系统变得过于复杂,且针对众多边缘情况进行了优化调整,以至于它开始在自身的重压下崩溃。将 Skype 转变为基于互联网的系统(微软最终这么做了),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作。

当移动平台占据主导地位时,Skype 过时的技术尤其成问题。一方面,它使得 Skype 一些超酷的功能变得不再必要——如今我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方式来联系你的手机,不管你有没有公开电话号码;另一方面,这也削弱了点对点技术的部分吸引力。点对点技术要求设备始终保持开启且连接状态,而移动电话的架构本身并不允许应用程序一直处于唤醒状态。当中不算上全球各地移动网络的各种复杂情况。

但与此同时,微软也并非总是能助推 Skype。微软一度似乎孤注一掷:该公司已经拥有一款颇受欢迎的消息服务 Windows Live Messenger,但在 2012 年将其停用,转而专注于 Skype。然而,Skype 前产品经理巴托斯·贾沃斯基(Bartosz Jaworski)在 Skype 停用消息发布后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微软并没有改进产品,而是将重点转移到塞入新功能,并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 微软增加了一系列无人问津的功能,莫名其妙地创建了一款名为 Skype Qik 的新应用,并进行了全面重新设计,但效果非常糟糕,以至于微软不得不在一年后再次重新设计。

过了一段时间,这款曾经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应用,变成了一堆优秀社交应用的山寨货。到 2016 年 Teams 推出时,很明显微软会更加注重其适合企业使用的品牌,而非这个具有反叛性质的消费级平台。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时,Skype 的用户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国际市场 Zoom 取代它成为了人们首选的视频聊天应用。这是 Skype 保持竞争力的最后机会,也可能是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微软对一款免费的消费级聊天应用几乎没什么需求,对二流的应用更是如此。消费级聊天业务竞争激烈——它甚至可能都无法独立存在下去——所以最终一切都朝着商业化方向发展。

我们现在只能被迫依赖一堆平台。你可能前一秒还在微信上给朋友发语音约晚餐,下一秒就要切换到腾讯会议、钉钉会议跟约好的客户开会。当然,如果你想要最低质量和最差(保底的)功能,你随时可以打电话和发短信。就其与众多技术的协同能力而言,苹果的 iMessage 系统可能是最接近 Skype 精神继承者的,不过它自身也带着一大堆问题,还存在被捆绑苹果生态的情况。

多年前,Skype 的观念是正确的:我们不需要另一个社交平台或一套办公应用。我们需要互联网上新的通信层。我们需要一种能在应用程序和设备之间运作的东西,它不在乎你是在哪里注册的账号。我们需要一个不会强迫我们把所有信任,都寄托在一家需要担心季度业绩的公司身上的东西。我所描述的或许是一家糟糕的企业,但也可能成为互联网上一股向善的力量。Skype 最终兼具了这两点。尽管我几乎从未深度使用过 Skype,但我依旧会怀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