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缺的不只是公厕,更是维护公厕的办法。
据统计,美国在全球公共厕所普及率中排名第30位,与博茨瓦纳并列。面对这样的现实,最直观的应对方案似乎是“多建一点”。但实际情况却往往是,新建不久的厕所迅速沦为脏乱差的“重灾区”,不仅使用体验差,维护成本也居高不下,成为令城市管理者头疼的负担。
一家名为Throne Labs的初创公司,正在尝试用科技为这个老问题提供一个新解法。他们推出的“智慧厕所”系统结合传感器、软件和远程管理,外观看上去像一体式的高端流动厕所,运行方式则更像一种打包式的公共服务,甚至被称为“厕所即服务”(Bathroom as a Service)。
据华尔街日报介绍,Throne的设计核心并不是无门槛开放,而是基于“有序可控”的使用机制。用户通过APP或短信完成一次性身份验证,系统会生成一个匿名标识码,用来建立使用记录。一旦出现弄脏、吸烟等不文明行为,系统会先进行警告,屡次违规将被暂停使用权限。这个机制类似网约车平台上的乘客评分,既能保障匿名性,也让管理变得有据可循。
厕所配备了烟雾、占用、异味等感应器,每次使用时间限定为10分钟,超时系统将发出提示并可远程开门,防止滥用。每位用户在进入前还需对厕所的清洁度进行打分,系统据此调度保洁频次,实现更灵活、动态的运维方案。
目前,美国多个城市已经开始试点。密歇根州的安娜堡在为期一年的试点中累计超过10万人次使用,几乎没有收到负面反馈,最终与Throne签订了五年服务合同。洛杉矶地铁系统也在积极布局,已上线20个站点,并计划在2026年世界杯和2028年奥运会前增设至44个。
值得一提的是,洛杉矶地铁系统与Throne签订的2025年全年合同金额为271万美元,覆盖30个站点,平均每个站点每年成本约为9万美元,已包含设备、清洁、数据监控与运营等全套服务。相比传统公厕动辄上百万美元的建设预算,以及数万美元每年的维护支出,这种“即插即用”的轻量方案在成本控制和效率上更具优势。
Throne的厕所具备完全离网能力,不依赖城市水、电、排污系统。每个单位自带蓄水与排污罐,顶部安装太阳能板,可实现自供电、自循环。运维团队通过实时数据监测使用频次,安排抽水、补水与清洁任务,避免资源浪费,同时提升响应速度。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地铁站、商业区,也适合老旧街区、过渡性社区等传统基础设施难以覆盖的场景。
在一些成瘾问题严重、社会治理难度大的区域,比如洛杉矶麦克阿瑟公园地铁站,Throne的厕所反而成了某种“共识空间”:无家可归者会自发维护厕所秩序,避免他人破坏。“因为他们知道,这可能是唯一一个干净、安全又免费的空间,”项目负责人表示。
除了Throne,北美也出现了其他智慧公厕方案,比如加拿大的Urben Blu推出了自清洁厕所,每次使用后自动冲洗地面与马桶,在多伦多、奥尔巴尼等地部署超过百台。这一思路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巴黎“自动洗地洗座”公厕,至今仍是城市基建的一部分。
不过在美国,高昂的建造与运营成本始终是一道难题。旧金山一度有公共厕所项目的预算高达170万美元,仅是审批流程就耗时数年。相比之下,Throne的模式更接近“工程模板+服务打包”的组合,用数字化方式把公共资源的使用行为纳入可管理、可反馈的框架里。
它解决的不只是“有没有”的问题,更是“如何守得住”的问题。对长期受困于公共设施治理的城市来说,这或许才是最难补上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