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此前的爆料已近乎剧透,不过苹果秋季发布会揭晓的新一代iPhone及其他产品仍给笔者带来了意料之外的信息点。前几代产品在设计和性能上的短板几乎都在这一代产品上补足,但结合其定价策略与实用方面的权衡,囊中羞涩的用户还是很难为其剁手。
iPhone 17 Pro:选择美还是实用
iPhone 17 Pro今年变化相当大。全新A19 Pro芯片,背部横向大矩阵摄像模组、铝合金材质,后摄三颗全配备4800万像素摄像头,8倍光学变焦,支持Genlock(同步锁相,摄影师可精确同步多台相机及输入设备的视频画面)技术,续航升级,取消最经典的黑色款,采用全新的铝合金设计……今年的Pro系列在互联网上绝对是毁誉参半的一代。
一方面,这一代的Pro非常直给,散热、镜头、续航等几个消费者最关心的部分,从参数上看都有所提升。且整个外观升级迭代幅度较大,不存在买了认不出的情况,情绪价值给的很满。但是砍掉低内存机型的同时,没有维持原有的起步价,使得Pro系列起步价从8000元档来到了9000元档(能不能学一学MacBook Air之前提升运存时的加量不加价)。
言归正传,新一代Pro的最大争议点还是外观革新,主要体现在背面摄像头区域的一体化金属设计。这一调整并非单纯的视觉设计革新,而是综合服务于内部架构与性能需求的结构性升级。
自iPhone 11Pro苹果镜头模块改成燃气灶样式之后,影像模组不断变大,到了14 Pro至16 Pro这几代,大小几乎定型,成像能力的升级也不温不火。当前机型所延续的原有架构,在影像模组尺寸持续增大、性能逼近物理极限的背景下,已无法提供足够的堆叠空间来升级镜头等模组,逐渐在成像水平上落后于安卓旗舰。此前采用的玻璃垫高方案并未真正增加内部空间,而本次将整个背板上半部整体抬升,则为新模组和主板的重新布局创造了条件。
另一个备受吐槽的散热问题也有望在这一代Pro系列解决。iPhone 17 Pro除了均热板这样的内部升级,还借助金属材质增强导热效率,提升整机散热表现。另外,由于该区域位于机身上半部,正常持握时接触较少,使用户对潜在的热感有所降低。
其次,将钛合金改为铝合金的设计,不少网友认为是设计的大倒车,笔者对此持相反意见。在泄露图流出时期就频频被吐槽的玻璃与金属拼接(背面)的方案,让Pro看起来不那么一体化,但因为金属材质会阻碍无线充电与磁吸生态功能的实现,而苹果显然不愿放弃现有配件生态。再者,将钛合金改为铝合金的同时,减少玻璃的使用,有利于降低整机重量,提升握持感。

如果一定要继续在鸡蛋里挑骨头,那么就是Pro系列目前国行版本的SIM卡槽占据了约2%的电池空间,如果未来逐步推行无卡槽eSIM设计,还将为内部空间优化,提升续航等表现提供更多可能性。
“精致版iPhone16e”
iPhone Air是一款短板和长处都很明显的机型,极简的造型,最薄的iPhone,加上钛合金自带高端气质,如果不谈续航,那么这是一款完美的“淡人”机型。
不过笔者的果粉朋友认为自己不会选购这款产品:“(iPhone Air)为了极致轻薄牺牲太多,而且只有一个镜头,拍照和续航都无法兼顾,就是一个精致版iPhone 16e。”他的评价说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但笔者认为,这款产品极具开拓气息,更像是测试市场风向和消费者接受度的产品。
外观上看,这款产品用了不少Pro用户心水的钛合金(不少人已经把钛合金作为高端机的标志)。当然,抠门的库克愿意把铝合金下放到非Pro产品一定是有原因的。一方面iPhone Air作为一款超薄机型,容易弯折,在其中继续使用钛合金,应该是出于结构强度要求和提高产品溢价的综合权衡,消费者愿不愿意买账另说。

另一个卖点在于eSIM,目前来看,国行能用eSIM服务的iPhone只有iPhone Air,相信许多想要尝试eSIM的用户会因此欢欣鼓舞。坏消息是目前只支持联通一家,激活eSIM要到联通营业厅去。
与此同时,这款产品虽说是iPhone 16 Plus的替代品,但是售价(同等内存容量)要比其贵了1000元;与iPhone 17(同等内存容量)相比,其售价却高了2000元,但是如此高的溢价只用5.6 毫米的纤薄外观和eSIM的优先体验权来实现,多少有点愿者上钩的意味。
iPhone 17继续见证库克刀法
今年的iPhone 17标准版给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庶民的胜利”。
至此,前代Pro系列独占多年的ProMotion功能,终于下放给了千呼万唤的标准版用户——有了最高120Hz的刷新率,且同样支持3000尼特的峰值亮度和1尼特的最小亮度。
不过,在官网纵览各项参数后,还是发现了库克依旧精准的刀法,iPhone 17标准版与Pro版本的主要差异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最直观的是外观,苹果对外观设计上的调整总是服务于功能,因此没有大的功能变革,一般不会轻易调整这一块儿,当然,今年的iPhone 17之所以看不出与iPhone16有什么不同,核心还是在于拉开与Pro和Air版本的区分度。
芯片上面,标准版GPU比Pro和Air系列的6核心少了一个核心,GPU事关AI功能、游戏体验和成像能力,此举可见苹果并没有放弃让你选择更高阶机型的决心。
还有就是续航,官网已经明确标准版比Pro版本少了一个小时的视频播放时间。如果对续航有顾虑的用户,很难不在此纠结一下。
最后,MacRumors在苹果开发者工具Xcode 26的最新版本中证实了标准版运存仍为8G,而Pro与Air型号则都搭载了12G运存。与之不同的是,上一代iPhone 16全系列都搭载了8G运存。以国内用户对于各类App使用之频繁,以及对AI功能使用需求的日益增长,8G运存设备愈发捉襟见肘。苹果没有过多透露这一点,应该也不想因此而影响标准版销量,毕竟,明确标准版用户不能既要又要,是苹果一贯的操守。
一些其他的碎碎念
对于本次发布会的其他产品,笔者在这里也想简单谈一谈。
Apple Watch全系列这一次的升级亮点主要是高血压风险评估功能的增加和续航的提升。续航的话,最长使用时间从18小时到24小时的提升(再不提升用户要告别了);血压监测这一块,苹果已经落后太久,国产品牌诸如华为,早在2021年就将微型气泵、气囊式血压测量系统集成于智能手表之中,实现了医疗级的精准测量,并通过了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苹果姗姗来迟的迭代,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比产品更值得说道的,是苹果对其产品健康监测功能的日益重视。笔者在这次苹果发布会邀请的KOL中,看到了一位知名中国营养师的身影,而此前受邀参加发布会的人士多以媒体人、科技博主、摄影博主、视频创作者居多。
另外,一年前苹果公司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探访了位于深圳的苹果应用研究实验室,杰夫·威廉姆斯一度被认为是未来接班库克的强有力人选,他主要负责苹果设计团队、Apple Watch以及公司的健康项目。

这一点新发布的AirPods Pro 3也能佐证——加入了心率传感功能,用于锻炼时测心率。
对于这款大众原本较为期待的耳机,笔者观察到的点在于续航变化,搭配充电盒,聆听时间从AirPods Pro 2的最长 30 小时直接降到24小时,但是耳机本体的续航却相对前代提升了2小时。其次,有网友吐槽这款产品的低性价比,认为其提前削弱前代产品降噪水平,就是为了推新款做铺垫。更为吊诡的是,作为旗舰产品的迭代,芯片依旧用的是前代的H2。

除了以上的争议点,苹果今年终于有在快充方面小小“努力”了一把。针对全新的iPhone 17 系列,苹果近年来第一次更改了对于充电功率的描述。以前是用20W的充电头30分钟可充50%电量,现在20分钟就可充至50%电量,坏消息是需额外购置 40W或更大功率的充电头。
结语
大熬夜看完发布会后,不禁感叹,苹果今年真的升级大年,不仅是诚意满满的标准版还是WWDC上已经剧透的大改版系统全家桶,但笔者依旧觉得苹果只做到了它自己的及格水平。上述的多项技术调整,如散热优化、摄像头提升、血压预警等等功能,在国产旗舰机中已经司空见惯。
诚然,今天的产品都是库克时代的务实之作——愿意听取更多用户的声音是好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对销量有正向作用。但这种只补短板的操作,不禁令人疑惑,苹果真的失掉了自己的创新力了吗?相信接下来的市场反馈会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