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选择 iPhone?是因为苹果手机隐私保护更好?还是因为长期可靠性?还是因为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我认为答案其实比你想的简单,甚至出乎意料:之前的 iPhone 已经不能用了。

受够了老化的电池,或者受够了老旧处理器运转时的无奈。也许他们的旧 iPhone 已经完全过时了。他们会选择新出的 iPhone Air(或者 iPhone 17)。大多数人对旧手机足够满意——它熟悉又可靠,为什么要换呢?关键在于:大多数人买 iPhone 是出于习惯,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

五、六年前,购买 iPhone 的决定更像是一种主动行为。人们真的很喜欢 iPhone 提供的功能——强大的应用生态、精简的操作系统和出色的摄像头。但在过去几年,你“必须”用 iPhone 才能实现的功能清单越来越短了,因为安卓阵营已经迎头赶上。

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成熟产品类别的现实写照。必备功能的重磅升级变得越来越少,因此人们更换手机的频率也不如从前那么高了。但是,即便创新速度有所放缓、用户换机周期延长,一款比你将淘汰的那台新了四五年的手机,难道不应该让人感觉像是一次真正的升级吗?

今年 iPhone 17 系列迎来了设计上的大变。对了,还有新的 iPhone Air——就像当初 iPhone X 那般直接用新命名方式。

iPhone Air 乍一看非常惊艳:5.6 毫米厚度(指最薄处,不含摄像头),比曾经最薄的 iPhone 6 还要薄 1.3 毫米;120Hz ProMotion 的高刷屏、支持硬件加速光线追踪的苹果迄今最强手机芯片 A19 Pro、新的 1800 像素 Center Stage 前置摄像头、新的 C1X 调制解调器和网络芯片 N1、纯 eSIM 支持……

苹果希望 iPhone Air 能重现当年 MacBook Air 的经典一刻。只是“希望”。

这款新手机感觉更像是苹果在拿出折叠 iPhone 之前的技术试水。

它是很轻薄,但电池续航水平也成了短板,为此苹果特意推出了专为 iPhone Air 设计的 MagSafe 电池,吸附在手机背后,“轻轻松松放进口袋,上手也握感超赞“。但它最高仅支持到 12W 无线充电速率,很慢。实际使用时你肯定还得忍受机身发烫的情况,尤其在现今夏季极端高温天气越来越常见的情况下——而且电池在高温环境下也会加速老化。

另外,苹果还使出浑身解数,同场带来了超薄(据说厚度不足 1 毫米)半透明 iPhone Air MagSafe 保护壳、斜挎挂绳、硅胶保护壳等配件。购入全套苹果周边,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换了新 iPhone。这些周边配件价格可是不菲:MagSafe 电池要 799 元,挂绳竟然要收我 479 元。

苹果 CEO 库克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这样描述这款手机:它(iPhone Air)握在手上仿佛随时会被风“飘走”。我想对计划购入的人说,要不然还是把 iPhone Air 配合挂绳当作时尚配件吧,手机还是另买一台 17 Pro 吧。

来算一笔账:如果你想要还说得过去的续航体验,iPhone Air 加上一块 MagSafe 电池,这在重量和价钱上都在向 iPhone 17 Pro 靠拢。等于是苹果出了 iPhone Air,又出了配件 DLC。但这本来就该是一部完整的作品,不该拆分来赚两次钱。iPhone Air 纯粹是苹果来秀肌肉的样品,却要让消费者来买单尝鲜。

iPhone Air 的部分配件,心动吗?

eSIM,嗯,在对这项技术推进并不积极的国土,苹果终于还是拿出了国际统一设计,即没有针对国行推出带 SIM 卡槽的版本。但,国行机型目前在官网显示仅支持中国联通网络,而且有且仅有国行机才支持。为数不多的好消息是,当你国际旅行时,国行 iPhone Air 是可以正常使用当地 eSIM 的。

不像 iPhone 17 Pro 系列,iPhone Air 的摄像系统不包含长焦(至少对我来说是刚需),USB 传输速率也仅支持到 USB-2 的水平——只有 iPhone 17 Pro / Pro Max 是 USB-3。

差点忘说,iPhone Air 只在顶部有一个扬声器,也就是说你不能在横屏看哔哩哔哩的时候享受立体声效果。这糟透了。

相比 iPhone Air,iPhone 17 就显得很平常,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常规“挤牙膏”。

以上种种升级点(和降级点)全部加起来,能让人们兴奋、冲动地购入它吗?我很怀疑,但这可能并非重点。更有可能的是,它会向那些已经决定将旧 iPhone 升级到新 iPhone 的人发出信号,告诉他们有新鲜事物在等着他们,即使很多年的变化只停留在表面。

iPhone 17 Pro 系列新的“星宇橙色”。

比如,你看,iPhone 17 Pro 可以选择漂亮到没边的橙色哦!iPhone Air 设计很 nice 很轻薄哦!iPhone 17 也有新的鼠尾草绿色可以选择哦!

过去几年功能升级的滚雪球效应——加上部分“大胆的”新视觉设计——或许真的能吸引潜在买家。但敏锐的观察者可能会发现,这次大改款略显肤浅——只是浮夸的改造,却只停留在表层。能达到“惊艳”程度?我真不敢乱下定论。但对大多数消费者(或跟风者)来说,我敢打赌,这便足够成为今年 9 月 19 日一开售就直接“剁手”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