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CEO 山姆·阿尔特曼日前发帖在线催特斯拉 Roadster 交付。缘由是这款电动超跑的交付周期实在是太长——从首次公布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七年半时间。
阿尔特曼还在后续帖子中晒出请求取消订单并退回 5 万美元的邮件截图,但邮件被退回未送达。他无奈道:“我真的很期待这辆车!延期我理解。但七年半的等待实在太漫长了。”
Roadster 是被马斯克及特斯拉寄予厚望的车型。这名爱吹牛的老板不止一次吹虚它是 “史上最快量产车”——0–60mph(约 0-96 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仅 1.9 秒,续航里程约 620 英里(约 997 公里),最高时速超过 250mph(约 400 公里/小时)。
这款电动超跑于 2017 年 11 月首次亮相,首发的 1000 辆“创始人版”全额预付价格为 25 万美元。当时官方表示 Roadster 将于 2020 年交付。Roadster 的预订随即启动,需支付 5 万美元基础订金。特斯拉官网注明,预订过程中支付的 5000 美元和 45000 美元订金均可全额退还。

但如果你不想要了,退款过程可不像淘宝售后那么简单。阿尔特曼在 2018 年 7 月支付了约 4.5 万美元订金预定了这辆“令人期待的”第二代 Roadster。除了他之外,还有交了订金的客户反映,虽然官网宣称订金可随时全额退还,但实际退订流程复杂,需要人工协助才行。例如,知名评测达人 MKBHD 称自己在经历数周电话和邮件沟通后才拿回 4.5 万美元退款,特斯拉则扣留了 5000 美元首付。
当初为了宣传 Roadster,马斯克还利用自己的太空探索公司 SpaceX 发射初代车型上天。在 Falcon Heavy 火箭于 2018 年 2 月首飞的任务中,马斯克将自己的那辆“午夜樱桃色” Roadster 作为非人类载荷送入了太空。可以说是有钱任性了。
以防你忘记了,阿尔特曼对马斯克的微妙嘲讽,正值两人围绕 2015 年共同创办的 OpenAI 的法律纠纷期间。
马斯克曾是 OpenAI 的早期资助人之一,但在 2018 年退出董事会。此后,他多次公开质疑阿尔特曼对 OpenAI 的管理方向。2024 年 2 月,马斯克以 OpenAI 与微软的合作违背其非营利初衷为由,起诉阿尔特曼及 OpenAI。虽然他在同年 6 月撤回诉讼,但又于 8 月重新提起。
同年 11 月,马斯克的律师团队向法院申请禁令,试图阻止 OpenAI 转型为营利性企业。对此,OpenAI 的一位发言人说马斯克的禁令请求“毫无根据”。
阿尔特曼与马斯克的关系一向紧张,此次他公开“催交付”Roadster,也被不少网友解读为一次隔空暗讽。两人自 OpenAI 创立以来多次交锋,从 OpenAI 的营利化转向、AI 安全理念,到 ChatGPT 与苹果的合作,几乎每个焦点议题上都立场相左。今年 2 月,马斯克曾放话要以 974 亿美元收购 OpenAI,阿尔特曼随即回击道:“不必了——不过如果你有兴趣,我们倒可以出 9.74 亿美元买下 Twitter。”

回过头来,Roadster 交付一事今年或许真有戏。特斯拉设计团队今年 10 月确认,新 Roadster 仍计划于 2025 年底前正式亮相。首席设计师 Franz von Holzhausen 在访谈中强调,车辆设计已接近极限,称“等待是值得的”,并确认 Roadster 将在 2025 年内进行演示。
即便特斯拉官方仍高调宣称“设计已接近定案”“量产即将起步”,但对于许多早期订户而言,这段漫长等待,已不仅仅是等待一台车,更是等待承诺的“兑现”。
在一年前的财报会议上,马斯克就解释说,公司必须先聚焦于对“世界/地球未来利好”的项目,因此 Roadster “必须排在后面”——“它只是蛋糕上的樱桃”而已。换言之,公司将生产资源、技术优先投入到销量大、规模化、核心盈利车型(例如 Model 3/Y)以及其推动可持续能源使命的项目,而 Roadster 属于“高端、限量、偏利基”的产品,其商业优先级较低。
技术目标方面,两秒内百公里加速还不够,马斯克曾放言新版 Roadster 加速时间将小于 1 秒且与 SpaceX 协作、可能具备推进器/火箭选装包。给电动汽车配推进器,想想就觉得这个人就不是一般的癫狂。
从初次亮相、豪言“0-60 mph低于 2 秒”、直到“火箭推进包”加持,每一个跃进的承诺都在激起特斯拉粉丝与科技界的期待。遗憾的是,供应链瓶颈、研发目标不断抬高、公司战略重心调整、生产布局未就绪、全球疫情物流冲击——这些看似“幕后”的复杂因素,一次次将这款“未来之车”的交付期往后推移。
就在阿尔特曼发帖后不久,马斯克回帖称,该问题其实已经得到了解决,阿尔特曼明明在 24 小时内就收到了退款却故意不提。“不过这就是你的本性“,马斯克回怼道。

人们总会在网上因为各种事情争吵,但在现实中见面后,他们不见得不会不打招呼不握手。或许,现在还吵得不可开交的二位,没多久后就会在一场座谈会上完成某个合作签约仪式。谁知道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