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决胜智能汽车下半场:车云服务的场景化创新与价值重构

当汽车产业加速向“软件定义、数据驱动”转型时,车云服务已从技术支撑角色跃升为重塑行业价值的关键变量。面对海量数据处理、实时服务响应与跨场景协同的复杂需求,传统车联网架构正遭遇算力瓶颈与体验割裂的双重挑战。

当前,中国车联网市场正以超30%的年增速快速扩张,新车网联功能装配率突破70%大关。在此背景下,华为乾崑车云通过构建“安全基座-智能中枢-生态协同”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不仅为车企提供智能化升级的技术底座,更以用户为中心重构服务范式,推动汽车产业从单一硬件制造向“数据+服务”的生态模式演进。这一变革背后,是对用户体验升维、隐私安全可控、产业价值重构的系统性回应。

用户体验升级

智能化浪潮中,车云服务正通过“数据驱动+场景融合”重构人车关系。依托云端算力与AI大模型的深度协同,服务创新已从单一功能优化演进为全场景体验升维。

在交互层面,通过智能车云服务,用户能对汽车进行远程控制、实现脱离实体车钥匙的无感解闭锁,还能通过移动设备,实时掌握车辆周边情况。除此之外,智能车云服务还能在人与人、人与车之间建立起更深的情感链接。借助智能车云服务,用户能够直接将车作为媒介,实现车机对话、信息共享(导航、位置、路况、音乐、图像、视频等)、编队协同。

在关怀层面,智能车云服务能够进行深入的用户体验洞察,提前识别用户需求,提供主动服务。日常用车过程中,智能车云服务能够引入AI与大模型能力,赋能自助式售后服务,打造随时待命、问不倒的汽车领域“专科医生”,重塑消费者用车体验。这能够大大缩短传统售后服务流程,节省用户服务成本,其核心是高质量数据的采集、分拣、深度分析与诊断。

截至今年 1 月底,华为乾崑历史累计智驾里程占比达 32.4%;2025 年春节 8 天,用户日均智驾里程占比达 41.8%。

隐私安全创新

随着网联车辆越来越多,网络攻击也愈加频繁和复杂。在过去的5年中,全球汽车行业因为网络化攻击造成的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车企需要从整体车联网平台安全的角度寻找安全解决方案。

华为乾崑车云以安全合规为基座构建信任体系。面对数据隐私与合规风险,通过“安全可靠基座+合规风险评估”双引擎驱动,将隐私保护嵌入全链路设计。例如,通过AI大模型实现数据脱敏与安全协同,在用户画像分析、智能保养等场景中确保敏感信息可控;同时强化合规性建设,针对不同区域法规动态调整策略,为车企提供灵活适配的合规工具,降低全球化布局中的法律风险。这一体系使车企能在用户数据价值挖掘与隐私保护之间实现平衡,巩固市场信任。

另外,乾崑车云通过“持续投入平台建设+数据复用机制”突破行业痛点。一方面,依托华为云的技术底座,构建算法持续迭代的智能中枢,例如将海量车况诊断数据转化为AI健康检查模型,赋能售后服务的精准化;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分层治理(如生产、运营、用户行为数据的分类沉淀),实现跨车企、跨场景的知识复用,避免重复建设。这种“平台-数据-算法”的闭环,既帮助车企降低数字化成本,又通过数据资产积累形成竞争壁垒,最终支撑从造车到用车的全生命周期价值延伸。

以安全基座化解车企“不敢转”的顾虑,以平台沉淀解决“不会转”的难题,最终通过数据资产化推动行业从“功能交付”向“服务运营”跨越。这一路径正重塑智能汽车时代的竞争规则。

产业赋能加速

智能车云通过构建数据驱动的云端中枢,打通汽车产业全链条数字化闭环,为车企提供”造好车”与”卖好车”的双重赋能。在研发制造维度,其整合车辆运行、用户行为及环境感知的多维数据流,通过智能算法持续优化产品设计与生产流程。车云平台支撑的远程迭代能力,使车辆从机械产品进化为可动态升级的智能终端,实现全生命周期性能进化。

在营销服务领域,车云系统通过用户画像构建与场景化数据分析,重构精准营销与服务体系。基于用户行为轨迹与需求特征的深度解析,形成从产品定位、渠道触达到售后维保的数字化决策链。云端智能不仅提升营销转化效率,更通过预诊断服务和个性化交互增强用户粘性,推动汽车从一次性交易向持续性服务生态延伸。

本质上,智能车云重塑了汽车产业的价值创造逻辑,将传统制造能力与数字服务能力深度融合。通过云端资源调度与边缘计算协同,车企得以加速研发创新节奏、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用户体验,最终在智能电动化转型中构建”产品+服务+数据”三位一体的新型竞争力体系。

华为智能车云领域总经理廖振钦表示:“行业的竞争焦点正向智能化聚焦。高阶辅助驾驶渗透率持续增长,智能座舱使用场景不断扩展,这些趋势的背后,是用户不断增长的智能化服务需求。深刻理解用户需求、精准布局技术、功能的企业,更有机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加速网联化、智能化产品的迭代和升级,需要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量进行更加高效的处理和利用,其中的大量问题,最终要依靠云端来解决。为此,许多汽车企业正尝试在云端构建场景化车云服务能力。”

因此,对汽车企业来说,选择有端到端实践经验、能基于主机厂的需求完成规划和设计、能帮助主机厂论证可行性和业务价值的服务商,共享平台和数据,复用算法,是有效应对车云服务挑战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