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版《攻壳机动队》的上映无疑提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同名系列漫画和动漫在上世纪末出现后影响了很多人对未来科技的看法,至今在很多科幻电影中我们依旧能从一些细节中看到这种影响。

尽管电影版被诸多原著粉诟病为《空壳机动队》,失去了动画中对载体和灵魂之间探讨的哲学韵味,但从另一些方面,我们依旧能找出一些值得说的点——比如科技与个人隐私。

影片中令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场景是,幕后BOSS在获悉少佐与久世出现在网络上后,便开始了对其的全程追踪,两人的踪迹被实时的显示到全息立体地图上。尽管影片的背景设定是高度科技的世界,但这样的情况依旧让人后怕。科技的进步到底是在让人类世界变得更加公平、民主,还是说等科技发达到一定程度,它也将成为控制大众社会更好的手段。

the_ghost_in_the_shell_banner

这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这几年来对于科技进步带来影响的双面性讨论不曾停过。以互联网为例,这种新工具的诞生确实在削弱整个世界的信息落差,过去千年信息受到空间、时间制约的限制在今天已经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只要能触网,了解、参与、发布信息并让更多人知道已经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

以最近的一起事件为例,美联航暴力对待乘客的背后是传统航空业的机械制度,这套制度在此前或许已有数十年历史,每年因此受影响的乘客不计其数,但直到现在,视频为传播形式,社交平台为传播载体,每个人都是舆论大潮的推动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事件得以反转,甚至可能影响到航空业相关法规的转变。

但我们依旧能在这种积极结果后看到另一番景象。美联航事件中有推特用户称平台在删除/隐藏一些事件相关的推文(这可能是一个中性事件,未考证)就证明了互联网作为工具是不分使用对象的,使用者的每一个动作都成为网络中的一个数据,追根溯源的简易性也是前所未有的,类似的情况就好比在微博上造谣,“你永远无法确定跟你聊天的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的问题在权利拥有者面前不复存在。

也别以为仅仅存在这种坏情况的案例,更进一步来说,每一个人在网络上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份可用的数据,挖掘用户阅读喜好的今日头条,电商网站根据用户浏览历史、购买记录做的商品推荐等等,也就是他们称之为的大数据应用。理论上讲,这些公司通过搜集用户行为等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改善用户体验,但实际上,一些权利拥有者却可以通过这些数据直接或间接地暴露这些隐私数据来获得商业利益。这也是为何一些新闻软件也在想方设法地获取用户电话权限、相机权限等等。滥用权限的背后就是互联网厂商尽可能多手机用户数据一次来牟利的举措。

可以想象,在实名制下,用户的所有行为数据都会被关联到真实身份上,很有可能的结果就是,某些公司甚至比你自己还要了解你。尽管从目前来说,个人的感知还仅仅在软件体验会更好这一点上,但未来呢?《攻壳机动队》中还需要被追踪的人连上网络,现实中,即使离线状态个人的行为依旧可以被预测。

注:题图来自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