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19823_m

最近,Boss直聘因为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被媒体吵得沸沸扬扬,互联网招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而企业审核不严格、产品广告特性等问题无疑成了整个事件的推手。有了严格的企业审核机制,在众多的招聘平台中,HR们依然还会感觉人越来越难招?单单依靠模式上的创新就足以颠覆行业了吗?

填好表格,然后全选,群发,当HR打来电话时还要装作对所投公司记忆深刻,了解透彻,极感兴趣,有意见面面试。其实满心想的都是,我怎么给这个鬼公司也投了简历?这种情形会每年一次地大规模发生在刚刚毕业,急于找到一份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身上。

对自己所长不自知,对公司情况不了解,靠海投简历和等待回复怎么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AI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当然招聘也不例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招聘领域人岗不匹配的问题,越来越成为行业的共识和趋势。

“互联网招聘早已是一片红海,几大巨头各有偏门打法,但这个领域有一个一直未被解决的问题,就是人岗不匹配问题。”纳人创始人姜海峰说。纳人是一家为白领阶层提供服务的招聘平台,它为这个问题交出的答卷是:大数据+人工智能。

电话约面过来的企业和职位信息真实与否?把互联网招聘推到了风口浪尖,究竟怎么才能将虚假信息拒之门外?

面对这一问题,纳人采取企业营业执照核实、人工审查核实、其他招聘网站账号双重核实四个步骤。360°全方位从源头杜绝“李鬼”公司出现,严防不法分子钻空子。

纳人成立于2014年3月,构建了一套NR人岗匹配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1000个维度的建模精准匹配候选人,让适合企业的人选和适合求职者的岗位从茫茫的数据海中脱颖而出,告别海投简历和批量操作造成的信息泛滥和信息忽略。

首先,求职者将简历上传后,纳人的系统会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标签化,对求职者各个方面的维度做画像分析,并从多个维度进行评分,之后再进行综合评分,区间为0-120分。得分在60分以下的求职者,系统会自动筛出,不会向各企业HR推荐。另外,测评结果也会长期有效,方便求职者在后续对接更合适的岗位。

纳人通过人工智能加大数据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了现实情况下人和岗位的匹配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机器人自动化学习招聘经理的经验后,具备初级判断能力,可以辅助招聘负责人工作,大幅度的提高找到合适的人的效率。

随后,纳人的机器人将会代替企业HR完成初面。纳人的系统设置了动态测评,根据每份简历和对应的职位,自动生成可评分的面试测评题,来实现“千人千题,自动评价”。该测评结果可以作为简历的补充信息,供HR参考。

一次测评后,测评结果可以用于针对所有的意向企业进行匹配,而不需要浪费时间,一家家企业去沟通,看是否匹配,对于求职者和企业双方都节约大量的沟通时间。

毕竟是职业生涯的大事,用机器模拟人工阅读简历可靠吗?纳人的机器人会在前期筛选掉90%的求职者,这个比例也许会让不少人感到担忧。“其实我们已经放宽筛选比例了。因为实际上企业平均的报录比只有千分之五左右。”姜海峰说,纵使在最后留下的10%的面试者中,也会有一部分人被HR手动淘汰,但机器的存在就帮助他们减轻了繁重的工作量。

另外,姜海峰介绍说,纳人的机器利用深度学习的技术,可以模拟人类招聘专员的思维方式,从而保证简历不被乱删、错删。“我们学习了有十年经验的人工招聘专员的思维方式,但是实际操作中模拟的是有两年经验的招聘专员。”姜海峰说,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更贴合实际的招聘场景。

“因为有十年经验的人很有可能已经获得升职,不会再亲临一线的招聘现场,求职者面对的更多的还是有一两年招聘经验的人。”姜海峰说,而且人时常会被自身情绪影响工作,但机器却更加持续和稳定,所以以机器来代替人工,其实是更可靠的一种做法。

“人工智能是一个大变革,60年一个周期的大周期,目前处在第二个周期的开始阶段,未来30年内都是会呈持续发展状态。”姜海峰说道,“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是能辅助人大幅提高人工效率的最佳路径。拥抱人工智能的会大幅提高效率,而拒绝人工智能辅助的会被淘汰。”

目前,纳人已经开发出了基于SaaS模式的Web功能性网站服务平台(企业端)以及移动端APP(求职者端)和windows客户端(虚拟招聘机器人),企业使用的平台主要优点在智能筛选简历,对于主动投递的大量简历,可以智能筛选淘汰90%以上不合适的投递,让HR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另外纳人还可以进行智能推荐,对于一个职位发布需求后,系统自动分析职位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去检索,之后在检索结果里智能挑选合适的人选,这部分供HR去看。据悉,纳人C端简历库目前已有7000万份简历,企业注册用户将近10万家。

即将上线的招聘机器人,完全可以变成HR的高级助理,替招聘专员、招聘经理把最枯燥的事情给干了。

2014年6月,纳人完成了由北软天使领投的天使轮融资,第二年获得由大河资本领投的Pre-A轮融资。去年底,完成了由雪杉资本领投的A轮融资。融资金额并未公开。

题图来自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