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9日周四,过去24小时科技圈的主要新闻是窝窝团成功上市,首日收报10.29美元,较发行价上涨2.85%。还有一些新闻请看文后的“短消息”。
Facebook本周推出了消息服务Messenger单独的网页宣传页面Messenger.com,它已经完全砍掉了Facebook的品牌痕迹。
Messenger.com,提起这个网址你最先会想起什么?对于我来说,最先进入我脑中的是“MSN”三个大字。历史上,MSN、雅虎、黑莓和Facebook都使用过Messenger作为自己的产品名,就像新浪和其他几大门户都出过名叫微博的产品一样。结果大家也都清楚:MSN经历了一场惨烈的失败,黑莓随着系统的沉浮而收缩阵地,而雅虎通这个名字,低调得仿佛不曾存在过。
因为前几个坏榜样,Messenger这个名字像是遭受了诅咒一般。差点忘了,腾讯也有个Messenger,当初作为“无广告版QQ”出现,在阻击MSN的任务胜利后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历史使命。
即时消息类的战场很早就已经过饱和了。Facebook是在吞并Snapchat不成后才自己做了Messenger,但WhatsApp收购成功后依然保持独立,这使得它的品牌战略变得有点奇怪。从现在看,FB的战略应该是让WhatsApp维持原状,自己力推Messenger,但我们都知道有些事情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流行与否似乎全看天意。
在WhatsApp之后,陆续有Viber、Line、Kakao等IM发生了并购,总体上IM市场正在发生兼并和聚拢,向着寡头垄断的方向前进。此时还保有一定用户规模,但独立发展中的IM,也在积极寻求被收购,希望能卖个好价钱。知情人士透露,加拿大聊天应用开发商Kik Interactive正在寻求出售。Kik拥有2亿多注册用户,截至1月累计融资约7000万美元。
而MSN的继任者Skype保留了惯常的微软风格;不善言辞,不懂得如何做市场营销,只是默默地展现黑科技。Skype Translator 预览版已经支持汉语普通话,这意味着打字同时把文字翻译出来,并且在最关键的翻译水平方面,它的改进也获得业界公认。
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汉语和英语之间的翻译可以很流畅的话,那么全球绝大部分资源都可以用英文作为原始文档,需要的时候即时翻译成汉语。这样做的好处是,目前对英语的文字转语音、语音识别、语义分析等的研究都是最透彻的,只需要把最终生成的英语文本转化为其他语言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文章的原汁原味,避免了对每一门语言都要重新研究TTS和语音识别的麻烦。
前天晚上,我打开NBC的晚间新闻,发现它有自动听音识别的字幕系统,供残障人士使用。而这对于同声传译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如果你看最近一些突发新闻中,央视的“即时编译”的表现就知道,他们要分一半心听,另一半精力用于翻译和说出来,这是极其考验脑力的,但如果眼睛看文字嘴里翻译出来,那即使是我这个英语水平的都做得到。
我就自己试着看字幕,然后用嘴念出翻译,打开手机上的讯飞输入法来识别,这样从英文发音出现后,30秒钟之内这句话就可以转换为中文字幕。其实我的嘴起的作用就是Skype Translator的作用。目前,Facebook也在采用同源自微软的Bing Translator技术,为人们在FB发布的实时状态做机器翻译。
如果能从实用意义上解决语言障碍,而不是现在的机器翻译那种完全读不通的译法,那会给文化交流和IM产品本身带来怎样的革命,是不敢想象的。有人说,学好英语不仅是为了走向世界,更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自身。
【短消息】
苹果零售店消费者采访:人类沦为电子奴隶(福克斯新闻是美国保守派的传声筒,如果你想了解父亲和祖父辈在想什么,就看看这个频道的说法吧。)
科技大佬痴迷长生不老术:投巨资研究死亡治愈(寿命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平等的。)
北京30多处电话亭被涂成大白 联通称将刷回原色(除了官方解释之外,就算因为版权问题也不能留着。)
男子不愿在朋友圈发女友照片:不秀恩爱就不是真爱?(#这样的人也有男/女朋友系列#)
快递大佬上市梦不灭 传闻不断谁能占得先机?(在传闻中有EMS但没有顺丰,顺丰目测不差钱。)
京东与英特尔达成合作:要用实感技术干掉阿里?(手头没设备,这些技术怎么落实?)
【今日阅读】
科技类公司往往向他们的员工提供额外的福利,例如报销干洗、按摩以及剪头发的费用。但有一类员工的需求往往难以被满足,那就是:为人父母的家庭责任。许多初创公司甚至连产假方面的政策也未制定,首个为人父母的员工不得不向公司提出制定此类细则的要求。
被称为新锐的科技公司,其创始员工往往“年富力强”,因此很快就会面临成家问题。科技行业注重生产效率,因此在效率优先的驱动下,诸如产假等问题难以落实,硬要落实就只好转为性别歧视了。我们之前非常羡慕的免费酒水,游戏厅等福利,其实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压榨生产力采取的措施,并非单纯体现资本主义的“水深火热”。
如果一家科技企业想要让团队“永葆青春”,唯一的办法就是频繁换血。我们当然知道团队不能过分不稳定,但也无法太过稳定,毕竟柳传志都说过“公司不是家”。所以,科技公司总体上是采取“不拼命就走人”的残酷措施,只会在快招不到人的时候才稍微考虑一下员工福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