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硅谷创业企业在国内都有“山寨”版本,比如团购、Pinterest、Path等等,这些新概念大多在国内也都能流行起来。不过,也会有例外,Eventbrite就是其中之一。Eventbrite所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帮助人们在线卖票。

 

这块的市场和需求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怎么做大,是否有技术门槛等等问题,让人们会去质疑Evenbrite这样的公司能走多远。我承认,Eventbrite是一家知名的、令人尊敬的创业企业,但是可能不会做大,不过在拜访Eventbrite之后,我改变了想法。

 

2011年3月,Eventbrite获得了一笔5000万美元融资,融资总额达到8000万美元。公司现有约215名员工,平台上发布过50万场活动,售票金额达到6亿美元。

Eventbrite的核心理念就是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线上售票,并在线上完成支付。他们希望用科技把人们连结起来,不管是在传统网络还是移动网络上,不管是线上或是线下。在硅谷,一个简单的想法可以变得很大。

 

硅谷文化:不越线

 

早在2008年Facebook等社交网络刚刚开始流行的时候,Eventbrite就已经意识到社交网络的威力。人们在社交网络上发布活动信息,分享活动计划等等,Eventbrite也非常擅长利用社交网络。目前Facebook是Eventbrite第一大流量来源,其次是Google和Twitter。

 

不过,Facebook会不会停止与Eventbrite的合作关系转而推广自己的活动,或者Eventbrite利用它与活动组织者的紧密联系,而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这些在国内听起来理所当然,但是在硅谷就是种很“傻”的想法。

 

多谢硅谷开放、分享的文化,才使得这里的创业公司能够在一个不越界的生态环境中健康成长。

 

企业文化

 

创业公司需要人才。在硅谷,每一家创业公司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怎么和Facebook,Google这样的大公司一起竞争吸引人才。Eventbrite有200多名员工,但是继续增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创业公司需要在硅谷建立自己的文化,据Eventbrite相关负责人Tamara透露,他在每一次面试中不仅会询问应聘者技能方面的问题,还会注重考察他们是否与企业文化相契合,以及他们可以给这一文化带来什么。Kevin Hartz,Eventbrite的联合创始人至今都会亲自参加每一次面试。

 

关于未来,Eventbrite会更注重移动方向的发展。Eventbrite最新推出的At-the-door服务,让活动参加者可以在现场直接支付,另外还有基于数据挖掘的活动发掘服务等。同时,公司也已经在伦敦开设分支机构,计划继续开拓海外市场。

 

“我们的服务完完全全是基于数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做有风险的事,只是,我们会更小心一点,”Tamara这样总结Eventbrite成功的“秘密”。

 

 

编者:916日到22日,Orange法国电信邀请包括动点科技在内的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罗马利亚,芬兰等多个国家博客参加了为期5天整的Blogger Bus行。5天时间,来自各国的十几个博客先后走访了近50个硅谷知名企业,孵化器和创业公司,其目的只有一个:探究真正的硅谷创业精神。这里我们受法国电信授权,将一些博客发表的精彩报道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展现一个Google,Facebook之外的,不一样的,真实的硅谷。


本文作者为动点科技主编卢刚,原文刊载于Live.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