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7084601cmsv0aho

(编者:本文作者为乐享汇创新媒体工作室,做互联网的时光机,让我们一起乐分享,汇创造。)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或科技牛人博客中,关注或提到阿里巴巴上市的文章一直都是各媒体的热点或头条,其中谈阿里巴巴赴香港上市计划的文章不在少数,而且几乎所有的论调都是指阿里巴巴此次是“客大欺店”,想要挑战港交所的制度底线。因此,大家几乎都一致支持港交所的同时,也对阿里巴巴的此次表现作出了各种解释,有些作者甚至把这个问题扯到了马云以及团队对权力的迷恋不惜以独裁的方式来保住。

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一直以来都提倡“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这样的标语放在消费者和公司来看都是对的,事实证明马云也做到了这一点,阿里巴巴是一家文化特殊、价值巨大、但盈利能力一般的很特别的网络平台公司。针对这么多牛人所探讨的阿里巴巴赴港上市背后的猜测,我们可以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说一说此次阿里巴巴上市与组织文化之间表现的冲突中,阿里巴巴一直提到自己是一家有自己创新文化的公司是不是真的?或者说阿里巴巴上市与自己组织文化的冲突二者阿里巴巴更在乎哪一个?阿里巴巴到底在坚持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以下:

第一、 阿里巴巴都有哪些组织文化?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在马云和他的团队带领下,拥有非常特殊的文化:比如江湖气质、倒立、责任承担下充分的放权和信任、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快乐工作,认真生活…,这些理念中大部分都是颇具创新的,即使是责任、放权和信任这种非常传统的管理理念,在阿里巴巴内部实施过程中也是做得非常细致和人性化,比如在传递任务的最后写道“舍我其谁”,以此来将这种文化传递和执行下去。

第二、 阿里巴巴的这种组织文化与其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

那阿里巴巴的这种文化与其自身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记得马云说过,阿里巴巴刚刚创立的时候,公司太小,招不到人,所以在阿里巴巴什么样的人都被用过,马云以前经常说他犯了很多错误,那就是一开始只相信有学历的人才会把事情做好,最后他发现不是这样的,他们有很多优秀的员工都是学历一般,但是努力情况下也能把事做好,并且做得非常出色的。我想除了外围环境,阿里巴巴的这种组织文化确实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这样的人才,是他们造就了最初的阿里巴巴。

第三、 阿里巴巴的这种组织文化是负有“原罪”?

阿里巴巴的组织文化成就了自己,其固然美好,但是否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是这样呢?或者说,阿里巴巴的这种组织文化是否负有“原罪”呢?众所周知,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但对一部分人而言好的同时也可能伤害到其他人的利益,阿里巴巴为了维持这种文化,也做了一些有“原罪”的事,比如“假货问题、支付宝事件”等,这些都让阿里巴巴名声不太好,或者说外界对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猜测。

第四、 阿里巴巴的市场、战略和组织文化之间的关系

纵观阿里巴巴的市场、战略、文化,每一次阿里提出一次市场目标的时候,就会提出相应的文化号召,以最近为例,2012年淘宝交易额突破1万亿之前,马云提的市场目标就是突破1万亿,而当时所提的战略就是“平台、数据、金融”,而提倡的组织文化就是“由创始人向合伙人转变”。

而当突破1万亿的时候,马云马上又提出了新的市场交易额——10万亿,所提的战略则是“平台、数据、金融、生态”,“生态”作为阿里巴巴下一个战略目标,不仅是战略更上一个台阶,更是市场的需要——10万亿,马云清楚的认识到,现在公司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极限,如果不能把“生态”作为这一战略,不论并购多少企业,以现在的公司组织文化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这一目标的,因此唯有坚持“生态”战略才有可能达到10万亿的目标,才能实现阿里巴巴更伟大的梦想。而要坚持这一战略,唯有阿里巴巴整个公司组织结构和文化的全面调整,让更多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一起来领导这个公司,而不是像传统企业那样拥有少数的几个或唯一的领导者。

由此可见,讨论阿里巴巴赴港上市背后的阴谋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因为阿里巴巴会为了实现他的市场目标而坚持这样的组织结构和文化,因为只有这样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才是符合未来互联网生态化这一理念的,届时,会有更多的创新出现,而这些创新也会慢慢被人理解和接收,到时候就不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了,而是谁如果在执行这一理念的过程中犯了错,谁就将受到相应的惩罚,也就是在有些时候,事后控制能力的提升相对事前防范的加强会更有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