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6_04-06-48

昨天,国外著名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推出中国版本,并取名为“领英”。最近几年试图进入中国的跨国互联网公司,都意识到起中文名是一个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根据服务的目标用户不同,一旦是消费者导向而不是面向IT专业人士的,那么中文名就比较重要。一个好的中文名和其相关的拼音域名,有助于面向不懂英文的中国人进行市场推广。

不过这些服务进入中国的时候,却往往发现他们心仪的大多数名字都已经被抢注。他们最终正式使用的名字,有的时候会让人们感慨万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不论什么名字最终也都会被大家接受。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最近几年当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跨国公司起的中文名字。

注意:下文的“接受度”是指在名字发布初期的公众评价,而非现在的评价。因为就像上面所说,不管什么样的名字,总会被大家逐渐接受的。

谷歌

英文名:Google

别名:狗狗

接受度:低

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的Google起中文名为谷歌。埃里克·施密特亲自解释这个名字的含义,是丰收之歌的意思,因为人们需要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收获。但是谷歌在中国辛勤的劳动,并没有为它换来应得的回报,最终还是黯然退出中国市场。

在谷歌这个名字正式定下来之前,网友对它约定俗称的名字叫狗狗。恰好Windows XP默认的搜索助理也是一条狗,可以说狗的灵敏嗅觉符合搜索的隐喻。但是在当时,迅雷拥有狗狗这个名字,且同样也是一个搜索服务。

英伟达

英文名:nVidia

别名:恩威迪亚,恩威达

接受度:中

显示芯片制造商nVidia一直没有一个标准的中文翻译,而且这个名字也不太好翻译,归根结底是公司创始人的自造词。人们根据发音来念,但在写的时候还是写英文的名称。2008年,nVidia官方宣布中文名字叫英伟达,因为大家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名字,所以也就默认使用了。只不过,nVidia原本形象是一个仙女,挂上英伟的男子气概的名字,多少有点不协调。

nVidia还公布了在中国使用这个名称时的规范:“英伟达须与NVIDIA英文名称组合使用,不可以单独使用,且顺序不可以颠倒,即NVIDIA在前,英伟达在后。”就像你猜到的那样,没有人真正的遵守这个规范。

欧朋

英文名:Opera

别名:欧普拉,歌剧

接受度:低

因为众人皆知的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里,很多人把Opera浏览器也叫做欧普拉。Opera本身的含义是歌剧院,不管怎么翻都很难翻译出这种意境。2011年8月,Opera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宣布了一款中国市场的定制浏览器,名字叫做欧朋。大概本身的含义应该是来自欧洲的朋友吧?

但是这个名字跟这款老牌浏览器的调性实在难以调和。应该说使用Opera的用户都还是小众技术宅居多,事实也说明欧朋浏览器的目标用户就不是这些给差评的技术宅,其实根据后面的推广,它在大众手机浏览器市场当中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功能机Opera Mini合格的接班人。

“朋”字辈的团购网站高朋碰巧也是一家合资公司,而不是跨国公司直接的中文分支机构。“欧朋”还无辜搭上了“抄袭高朋”的评价。

聚友

英文名:Myspace

别名:我的空间

接受度:低

因为谐音太泛滥或者太难找,干脆取一个和英文名毫不相干的中文名字,也省去了抢注的麻烦。这也许是Myspace取名“聚友网”的初始想法吧?要是用公司的注册名“麦斯贝”,多少显得有点草率。

“聚友”一推出就遭到部分用户的质疑。当时的报道称,有用户称MySpace作为拥有广大白领及大学生用户的社区,不可否认其主要性质为交友。但其在该社区的收获远非交几个朋友。“再说我也不是为了交友目的来MySpace.cn,我想这样的人还有不少。”

几年后,尚未入华的社交网站新头领Facebook在中国抢注60多个商标,中文商标包括”脸谱”、”面书”、”脸书”、”飞书博”、”飞思博”、”翡思簿”、”菲丝博克”等;英文商标则包括”THEFACEBOOK”、”FACEBOOK”等。然而也还是为时已晚,其中包括”脸谱”、”脸书”等最流行的商标,最终的商标归属不一定会是Facebook公司。

必应

英文名:Bing

别名:病

接受度:低

微软将其搜索引擎命名为Bing的消息传到中国的第一天,网上就笑开了花。一片“微软有bing”的调侃流传开来。

不过,微软这次是跟随英文名同一天宣布了官方中文名“必应”,这充分体现了微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这个名字也难逃被人吐槽的命运,这回倒没“病”了,变成了“必硬”。

因为这名字不会直观的和搜索挂钩,直到今天,必应首页的logo下还有4个小字“微软搜索”。

印象笔记

英文名:Evernote

别名:-

接受度:高

Evernote受到其目标用户的尊敬甚至崇拜,这在风靡全球的软件历史上并不多见。人们出于对软件的感激而购买高级版帐号,其风评口碑极佳。2012年5月入华后所起的“印象笔记”这个名字,也征服了中国文青用户。它的巧妙之处是将logo中的大象融入了名字之中。

这个名字还激发了人们探究为什么logo是大象的好奇心。官方解释是在美国有一个谚语是“大象永远不会忘记”(elephant never forgets)。

飞丽博

英文名:Flipboard

别名:飞博、划阅、飞报 

接受度:低

彻底改变了后来平板设备阅读应用布局的Flipboard也是超级难起中文名。甚至很多中国用户都不知道这个英文名称应该如何发音。“对于没有英文基础的中国用户来说,flip这样的单词也许读起来都会很困难。”

去年夏天我去了一趟Flipboard的北京办公室,也被介绍说他们还在为中文名犯愁。稍早时候他们尝试在软件介绍和新闻稿中使用从十多个候选名字中筛选的“飞丽博”作为中文名,但效果不好,后来就收回了。也有些名字不能用是出于被抢注的缘故。

所以现在他们应该还在想中文名。

连我

英文名:Line

别名:-

接受度:低

“有点诡异”“吐槽无力”“瞬间不是来自星星的感觉了”——2014年2月,因为赞助了《来自星星的你》,Line——中文名“连我”——连同都教授一起走入粉丝视野。以上就是粉丝们第一次听到这个中文名的感受,而此时这名字已经用了整整一年。

连我是贴纸模式的鼻祖,微信在去年年底正式开通了贴纸商店。而鼻祖在中国的发展却比较一般,尽管有360作为运营方,却不见特别的起色,甚至一度传出因为360名声臭转投豌豆荚运营的传言,后遭否认。

此外,那些看到Line就惊呼“原来韩国人不用微信都用连我啊”的粉丝们其实要知道,韩国跟微信一个地位的聊天软件其实应该是KakaoTalk。Line尽管最初是韩国公司Naver做的,但自始至终主战场都在日本。——花大价钱做植入广告的厂家,当然不是市场地位最好的厂家啦。

优步

英文名:Uber

别名:-

接受度:中

在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Uber是什么的时候,“优步”就出现了。主要对手是易道用车而不是嘀嘀打车的Uber,在中国的目标用户群要小于发达国家市场,但这些用户的支付能力还不错,所以主攻高端商务用车。从广州机场坐到市区要800多块钱的服务,一般人没听说过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这个中文名相对就没那么重要,实际上可以说大家都还是直接Uber Uber的叫。公关跟我们沟通也都不用中文名来称呼。

领英

英文名:Linkedin

别名:邻客音

接受度:低

“这种只是翻译一下语言然后起个糟糕中文名的localization做的也太差了吧 不如去管Line把‘连我’这个名字要来呢”——新浪微博 @Sarahness舉個栗子

“omg,曾经以为line(连我)已经low得没有lower,现在才发现领英这个lowest。#中文名难听到不想用#”——新浪微博@庄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