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本文作者为彩虹公交创始人/CEO孙庆新。他分享了自己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尤其是当面临老板/投资人形形色色的建议时,创业者该如何甄别,如何合理的拒绝。)

做产品最重要的是要对用户负责,这是一个产品人的基本素养。

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里,从孕育、到诞生到开发、成长、融资到盈利,每个环节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或建议、困难、诱惑和问题,做产品无时无刻不面对的就是选择。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或创业者,面临最大的挑战往往是你的老板或投资人,他们带着“高度”、“经验”、“愿景”提产品建议时,作为产品人一定要冷静的思考,不能投其所好的回答:好、可以、没问题。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建议只能参考,谁更懂用户,不是由级别决定的。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举个例子,彩虹公交是图吧孵化的一个产品,刚上线几个月时,图吧的老板包括周围很多人都建议我做同行社交,希望通过社交提升活跃和停留时间,而且当时移动社交火热,很多创业者都扑上去了。同行社交这个事儿,我也是认同的,也计划做,但是时间不对一定不能做,过早的做社交有几个害处:

首先是用户会觉得你的产品不靠谱、不干正事儿;其次是太早的做社交会耽误其他核心功能的开发;最重要的是,时间不对,过早的做社交给竞品做了test,而且我们的用户基数还少,肯定做不起来,以后再想做就难了,因为过早的尝试必然失败,结果验证了这事儿不可行。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判断,怎么说服老板和同事?我的方法是先分析,再列数字,再举例子。尽量不要先列数字,那样有点死板、教条。

首先分析,给出判断,我们的用户群目前使用场景主要是本地同城出门办事的、其次是旅游的,上下班的最少。

为什么说用户群场景呢,如果都是本地出门办事儿查换乘的,说明他们急需解决问题,心态是很急切的,他们没心情玩社交;上下班用户线路常规、偶遇频繁、心态沉稳,最有社交需求,但是这部分用户可能很低;旅游用户基本也是处于找路为主,人生地不熟,更没心情玩公交社交,就算要艳遇,微信和陌陌都靠谱的多。但是好处是这三个需求场景的用户群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切入点要选对,先解决出门办事群体的找路的需求。

0
然后给出调研结果,证明不是空口无凭的和拍脑袋的,通过自己的用户、竞品的用户,发现70%左右的用户是同城出门办事时查路线,20%多旅游时用,只有不到10%是上线班查看线路用。请注意这个调研方式,我并没有直接调研:你是否需要同行社交。因为用户告诉你需要或不需要,都无法作为依据,你做出的东西跟他的预期可能完全不同,或者他愿望是好的,实际却不会用,这种情况在产品设计里经常发生。

再继续列数据,从用户群分布来看,当时用户量100多万,但是分布到各个城市,北京最多,也就只有十几万,落到活跃用户北京每天只有6千,其中80%是来查换乘的,北京城区有900多条公交线,包括郊区有2600多条线,用户如此分散,同行社交怎么玩?社交的第一驱动力是存在感,没有互动的社交是一潭死水,不会有存在感,用户会很沮丧。

最后再例举了之前在搜狐的一些数据,大概意思是说把新浪微博名人请来写搜狐博客,并且倒10万流量给这些博主,但是结果发现这些文章的阅读次数很高,评论和转发量个位数甚至是0,因为流量倒来的用户都没有登录搜狐,所以只是看看就路过了。这对博主们打击很大,10万用户看了我的文章都没句态度,这让我情何以堪?不如在微博说句话,还有很多人转发、评论呢。后来这些博主很快流失,回到了微博中。

这个是例举第三方的数据来证实“存在感”的价值,侧面验证了时机不到,不能做社交。

最终通过分析+数据+例举,验证了一段时间内必须以工具为主、社交为辅的产品定位。

产品经理的价值不是把交互、UI这些体验做的多牛逼,也不是头脑风暴能做出多少功能,不是为了取悦谁,而是把握准方向,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