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从数字模型通过材料堆积来生产三维实体的技术即3D打印。由于在加工过程中省去了开模、削切等过程,3D打印在小批量和结构复杂的实体构造中有天然优势。

不过,当前的3D打印技术尚不能很好的应对对精度、稳定性有相当要求的工作。最为大众熟悉的桌面级3D打印机目前主要被用户用来构建对精度要求一般的模型等工作。

对此,在3月12号上海举办的首届TCT亚洲展(中文全称亚洲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上,动点科技受邀就中国3D打印产业和发展趋向独家采访了太尔时代CEO郭戈。

太尔时代CEO郭戈

太尔时代旗下3D打印机产品

郭戈:太尔时代的产品分两条线,工业级和桌面级。我们现在更看重的是桌面级3D打印机,并且海外是我们最大的市场。

在桌面级的产品线上,我们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接受程度来推出面向不同用户群体的产品,可以看到太尔时代目前已经推出了UP Mini,UP Plus和UP BOX,这些都是根据适时的市场环境推出的。

打个比方,随着用户对3D打印了解的深入,更多的用户会打印更大的物品, 并且随着PLA材料的推出,原先ABS线材收缩的这种缺陷就可以克服掉了,所以我们就适时就推出了UP BOX。这个产品主攻高端的用户,相对来说它的成型空间比较大,价格相对来说高一些,属于桌面级的中高端的产品设备。

太尔时代在全球的销量及市场情况和规划

郭戈:2012年,全球共出产3D打印机近5万台,太尔时代的桌面级3D打印机的销量达到了5000台,工业级是200台。2013年,太尔时代全球总销量为上万台,获得数千万销售额。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000多台。2014年的预计销售额将突破亿元。据当年美国的一份专业统计报告显示,工业级3D打印机,太尔时代在全球占据4%的市场份额。

而在今年,我们首先会完善UP BOX,继而会对现有的产品线进行更新,当然应该也会推出新产品。

1415871753785929

国内3D打印行业的现状

郭戈:我们认为,中国的3D打印行业规模小、集中度低,在上游和下游,缺乏在全球市场领先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微创新不断出现,但颠覆性的创新少,例如一种全新的材料或全新的3D打印工艺。中国市场上推出或销售的3D打印机大多数采用了开源技术,拥有自主创新的企业较少。在金融投资方面,每笔投资的金额低,并尚未有从事3D打印制造的企业上市。

教育和设计领域将是中国3D打印最具市场潜力的领域

郭戈:这次展会我们与TCT共同赞助了大学生3D打印大赛,结合了设计和教育两个领域,对3D打印日后的应用其实是有很大意义的。

近几年,不同领域的设计师已经发现了3D打印机在设计工作中的使用价值,用桌面级3D打印机制作最终作品或样品。事实上根据一些数据我们发现,中国每年有超过20万的设计专业毕业生进入设计领域,你可以想象到市场潜力有多大。

而在教育领域,教育3D打印对学生创新创造思维的实现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可以弥补很多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薄弱的问题,更加便捷的建模也更容易让他们实现创造和想法。

3D打印如何才能进入大众生活?

编者观点:在整个TCT会场参观时发现,除了个别工业级的3D打印机,绝大部分桌面级机器的使用价值很低,除了食品3D打印和手办3D打印等的产品在观赏性和食用性上展现出些许价值(我丝毫不怀疑用传统方法可以更快速、美观地制造出类似,甚至更好的产品),桌面级打印机的价值可能与其价格是不匹配的。

郭戈:从现在来看,3D打印能普及到消费级领域,和互联网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有了互联网才有了开源项目,有了互联网的论坛,有了用户沟通便捷,才可以让开源项目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全世界有很多产品都是基于开源在做,开源其实是推动3D打印普及到桌面级产品最大的动力。所以这里一开始就和互联网是密不可分,而且最早的用户都是通过口碑传播,通过互联网论坛分享、共享这样的方式来逐渐壮大起来的,其实最开始就是互联网营销的方式,但是那个时候是比较小的规模,现在这个产业规模做大了,但是依然要紧紧依靠互联网的发展推动这个产业。

而要更进一步的普及到大众消费者,目前能想到的首先是基于3D打印的特质——个性化。不过,这首先有待软件方面的提高,可以根据你个体的特征自动设计出来一些产品,这样3D打印就会有更大的市场。这需要我们在数据制造上面有更多的应用,更多智能化、面向普通消费者的软件产品,而不是像现在只有专业设计师才会用类似3D Studio Max这样的软件。我们需要提供操作更简便易用的App帮助用户进行设计,这样才可以深入到普通大众里面。

目前3D打印机的价格已经下探到大众可以接受的消费水平,但其能够完成的工作较有限。人们不知道用它来干什么,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一个产品只有完成从‘新奇’到‘实用’的转变,这个市场才会爆发。

就在两会前后,国家已经出台了3D打印领域的相关政策,这也将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的发展。不过郭戈也表达了技术方面的担忧,3D打印的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这几年已经开始逐渐建立起技术壁垒,相信等到某个时间点将会成为制约国内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解决这一隐忧的方法或许是促使国内能早日建立起一个良性的3D打印生态圈,将产业的上下游结合起来,一起来营造国内3D打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