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schmidt-34

2013年1月,一个跟现在的北京几乎一样寒冷的时节,当时的谷歌董事会主席埃里克·施密特来到了中国,出现在一次大型科技活动的舞台上。这是当时仍然保持神秘感的施密特上一次访华发表公开演讲,距今已经两年。在此之前,施密特曾经于2008年和2007年相继访华,也曾出席过 Google 中文名“谷歌”定名的仪式。

我还记得2013年这次施密特露脸,当时人们对他问的问题都是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也不敢触及特别深入的地方。而在被问及与中国相关的所有问题的时候,施密特给出的也基本上都是官方的标准回答。

时隔两年,施密特将在几天之后召开的TechCrunch北京大会上再一次来到中国舞台。两年之间,谷歌变化了很多,从一家包罗万象的巨无霸被分拆成为以搜索引擎为主的专门公司。施密特也变化了很多,他的头衔已经改成了“字母表”(Alphabet)公司的掌门人。而这次,他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也是一些大家都在期待的新东西。

在2013年,施密特被问到中国监管问题的时候说,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对应监管政策,即使某些国家的政策和其他国家不一样,今后也会慢慢的调整到一样。这句话就在谷歌与中国的关系身上灵验了。

此时此刻,坊间洋溢着对谷歌重新入华的猜想:谷歌地图、谷歌翻译等等以google.cn作为域名的服务,被后知后觉的观察者发现其实本来就没有在中国遭遇封锁,只是因为大家都传说被封,所以一直没有使用而已。同时,原先在苹果App Store不见踪影的Gmail等应用也上了架,尽管无法使用。甚至,如果有人在浏览器里直接输入google.cn的地址,也会有一个跳转页面。这个页面会给你一个虚假的惊喜——会重定向到google.com.hk,而那一个页面依然需要翻墙才能访问。

当人们说起谷歌或曰Alphabet的时候,其包罗万象的服务并不都在人们的考虑之内。实质的东西是很有限的,一般来说包括搜索,视频托管服务YouTube,以及电子邮箱服务Gmail,顶多再加上博客服务Blogger——这个博客服务在中国基本没有人用。而这些服务,当时在中国访问遭受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符合和不符合监管规定的混在一起,而且难以分辨和挑选。如果专门制定一个中国版,谷歌自己的管理层又不同意。

2008年,谷歌宣布全部退出中国,此后好多次被中国政府和官方媒体当作靶子来打。到了去年,“棱镜门”事件发生。谷歌和苹果Facebook等西方大型IT企业一同,被认为是帮助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美国及全世界,甚至其盟国的公民网络信息往来的帮凶。这也许使得它在08年退出中国时那番义正词严的声明看起来显得荒唐可笑。

不过,每一个经历过那个时代和现在的人都知道,在那个时代,没有人会认为谷歌的宣言是可笑的,也没有人会天然而然地对谷歌的推出拍手叫好。现在,当人们回想起谷歌的那番言论,只能觉得当时他们和我们都是情有可原,也会带着同情与理解的目光,去重新审视中国政府对于国外互联网服务的相关政策。

与那个时候比起来,谷歌,中国政府和我们自己,我们三方全都获得了成长。而成长之后,似乎回归也就变得不那么令人期待了。正如安迪·沃霍尔说的,“一旦你不再想要某个东西。你就会得到它。”只有在你能带着平静的心态去静观其变的时候,原本为之疯狂的东西才会顺理成章地降临。

Google Play里面的应用和游戏部分,将是最可能优先进入中国的。在未来,Play应用商店的图书、音乐以及电影部分也可以在中国大陆建立分销市场。相比之下,前几日iTunes的图书、音乐以及电影在中国开展业务,才是更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为中国进一步放开互联网内容市场的境外准入创造了一个样板。

人们原先只期待Android手机到国内可以正常用,别变成“安卓”手机,结果书影音都能慢慢开放了,当然是意外之喜。然而,因为延迟了这么久,所谓的惊喜元素早就无影无踪,大家都知道怎么用平常心看待了。

现在如果还有人说谷歌的价值观是“不作恶”,也许会遭到身旁人的耻笑。不过谷歌可能依然不会很快同意搜索、YouTube和Gmail以建立中国版和中国服务器的方式进入中国。主要原因当然不是意识形态,而更多的是出于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Google Play进入中国的利润因素,发展目标和盈利模式都是固定下来的。但是搜索、邮件和视频这3项服务,在中国运营的成本会很高,而具体盈利前景却不明朗。比如说,YouTube提供收费模式以支撑其免费内容的运转。但是,国内的视频广告时长普遍超标,5分钟的内容就会有一分钟的广告出现,而国内厂商从片源来说照样吊打国外厂商,以前是用免费碾压收费,现在则是只需要很小的一笔钱来办VIP会员,国内服务能够提供的增值属性,要远远超过国外服务的标准配置。

至于邮件和搜索就更是纯花钱的业务。谷歌曾在中国期间,曾经费了很大的努力,专门为中国研究一套关键字系统,因为中国的规定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对老外的冲击有如学汉语一般。更重要的是,搜索和邮件(也包括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不是印象笔记,一个全网无法互通的产品,在中国区相当于一个隔绝于世的新产品,根本无法达到入华原本期望的互联互通的目的。LinkedIn的中国版,现在就和国外版本基本没有多少关系了。

在施密特上次来华演讲和这一次的两年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也许很难用几根指头就数清楚。但是我想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用实际利益,而不是只用意识形态来思考问题。主张自由的,并不像过去那么铁板一块,也知道了变通。主张监管的,也开始允许一些新鲜活跃,无关痛痒的东西进来。在这个时候,我们重温施密特两年前的那句话,似乎就有更深的含义:

全球的规则确实会变得相一致,但是那不仅仅是因为国外的规则会影响中国人的选择,同时,中国也在以他自己强大的实力,改变着整个世界的游戏规则。这种混合和同化之后的新常态,才让施密特几天之后,有更充分的理由再一次站在中国的舞台上。

现在就报名参加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北京站吧!埃里克·施密特将作为开场嘉宾带来精彩的演讲。查看会议日常,请访问tc.technode.com,购票,请访问tc.technode.com/tick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