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
本周,《自然》(Nature)将目光聚焦在中国科学身上。作为全球第二大科研国家,在过去数十年的持续投入下,越来越多的基础科学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纵然从整体上,中国仍未改变跟着西方科学跑的局面,但是在愈来愈多的领域,这一角色已经开始扭转: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角色蜕变。

这次,《自然》杂志评选出中国10名“科学之星”,他们的研究领域从古生物DNA到结构生物学,从航空航天到深海探测,这些科学家代表的正是冉冉上升的中国科学。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当然有许多其他杰出的科学家也值得录入这10人的名单,我们期望未来能够写到他们。”

这10位科学之星代表的仅仅是中国在科学研究和科学领导力上非常广泛的专业知识中的一些层面,而且这些人物特写也能从侧面了解其在未来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的确,中国面临各种挑战,尤其是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又要不牺牲环境。中国的国家领导人仍旧作出了坚定的承诺推动科学发展,希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对此,《自然》的特写编辑理查德说:”这10位科学家凸显了中国创新的广度和对于创新的承诺,中国将继续其强劲的推动力,从而成为科学的领导者。”

中国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入选在21日的”中国科学之星”中,《自然》杂志重点介绍了10位中国科学家,以及他们所在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10位科学家包括:

1高彩霞她的实验室最先在农作物上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特别是在小麦和大米上。

2颜宁作为结构生物学家,她观察到了蛋白质在原子层面是如何工作的,新闻特写中着重介绍了她发现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质的结构的工作,这些蛋白质结构是出了名的难以确定。

3叶玉如她的领导能力和她在基础神经生物学上的研究以及对大脑健康的转化研究,提升了中国的科学和生物技术。

4付巧妹作为遗传学家,她成功绘制出冰河时期欧亚人群遗传图谱,她的研究可能改写亚洲第一个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历史。

5陈吉宁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他提升了中国政府监管力度,确保地方政府和企业遵循污染和工业发展规范。

6崔维成他带领团队研制出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完成7000米深海挑战。

7秦为稼

8吴季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他的基础空间科学任务,将科学发现放在了中国空间计划的核心位置上。

9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他带领中国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团队发现中微子新振荡模式,他希望建造50-100公里环形粒子对撞机来接替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7公里周长的大型强子对撞机。

10陆朝阳推进中国掌握量子信息技术的一颗新星。

根据2016自然指数排行榜(Nature Index 2016 Tables)的数据,中国是全球高质量科研论文的第二大贡献国,仅次于美国。在自然指数排列前十的国家中,只有中国在2012至2015年期间呈现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