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ool

在风起云涌的创业战场,一家公司却以的形象让人记住:创立十年才刚刚拿到它的第二笔融资

这并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故事。事实上,这个叫做站酷的设计师平台的每一次转型,几乎都拥抱了当时最主流的互联网形态。

2006年站酷ZCOOL成立,诞生于互联网Web2.0时代彼时并没有微博和微信,BlogBBS还大行其道。脱胎于此的站酷,最早由设计师梁耀明的爱好出发,它定义为素材分享型个人博客,用来满足梁耀明分享优秀素材作品的需求。设计师们开始在这博客聚集,当摊子越铺越大的的时候,一个个人博客显然无法满足日渐增长的的素材分享的需求。

梁耀明想到了BBS2007年,梁耀明决定将站酷调整为论坛形式,由一人的分享变成从业者之间的互相交流。

那些在博客存在的素材,被梁耀明整理早年的酷站欣赏版块里面,也促成了站酷的命名:其实我是先注册了ZCOOL这个域名,不过它刚刚上线的时候还没有自己的中文名,后来想到了酷站欣赏这个版块名,所以就把前两个字颠倒了一下,读起来挺顺口的,所以就沿用至今了。

在论坛时期,站酷收入主要依靠Google Adsene。但这笔收入其实并不稳定,有时甚至还要动用自己的积蓄:“站酷发展的这10年中遇到很多很多困难,多得我都不记得了,但最困难的时候应该是07年。”彼时梁耀明所在的公司面临解散,他将失去经济来源。

一直到2009年才迎来转机。这次转机被梁耀明称为自己的创业的开端:最开始我一个人,到2009年才组成4人团队,建立了UGC平台。其中,CEO梁耀明负责产品和业务方向,联合创始人赵利利做市场,主编纪晓亮管内容;CTO芦伟负责开发。

传统论坛爬楼交流的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组建完团队的站酷开始逐渐剥离BBS形态,用垂直社区来引导更好的分享交流,逐渐变成了如今的模式——社区&平台。定位在以设计师为核心的分享交流平台,用户可以在社区内发布原创作品,并在这里集中交流学习。

2014年拿到A轮融资之后,站酷开始外延自己的生态链,除了正版图片交易平台站酷·海洛创意(国内客户可通过海洛创意使用到Shutterstock旗下超过9800张图片和510余万条视频素材)外,还打造了艺术教育平台站酷·高高手,杀入在线艺术教育领域,同时也尝试O2O的玩法——开设传统的线下课程。

并不是所有程序都一帆风顺,试错是创业必须交的学费。拿到A轮融资之后,梁耀明说自己有点膨胀了,站酷一下开展了很多业务,尝试电商、设计交易、招聘、培训、图片库……

我一直都在反思,今年春节回来以后,我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商量,我们做得太多了,所以就一致认同砍掉了电商和设计交易。把重心放到站酷主站、图库和高高手这个培训项目上。电商和设计交易这两个项目,花费很多精力仍看不到结果,梁耀明和团队讨论之后,今年都停掉了。

拿到B轮融资之后,梁耀明开始有了更多想法想要实践——人工智能。站酷计划推出一个智能工具产品Arkie,帮助客户完成一些机械重复的设计工作:其实有很多机械类的设计是可以用工具取代的,Arkie把一些简单的比如P图这样的工作交给工具去做,解放设计师去做更多的有价值的工作。未来它会有自我学习功能

10年两轮融资,这家看起来并不快的创业公司似乎一直有自己的节奏。设计这个行业就是如此,慢才能得到好的作品。梁耀明这样解释公司的气质。

但如果仔细会看发展的路径,就会发现站酷始终紧跟着互联网脉搏:从web2.0时代的BBS,到接下来的垂直社区、O2O尝试以及接下来的智能工具。从朴素的需求出发、快速试错,这也许就是这家慢公司10年的生存之道。

今天,作为一个针对细分群体的垂直社区,站酷这个名字可能还是并不被普通用户所熟知,但在设计圈你肯定没法忽视它的体量:团队给出的数据称,从2006年成立至今,站酷已经聚集了430万设计师,覆盖设计人群的作品展示、学习、交流、招聘等各个环节的服务。

梁耀明告诉动点科技,目前站酷已经走痛了有多种盈利模式:

  • 第一,主站社区为B端企业提供整合营销服务,让品牌和设计师玩在一起,比如,为Inter、小米、Vans、海尔、华为、杜蕾斯等公司提供品牌设计创意大赛和营销策划活动服务;
  • 第二,海洛创意正版素材库的版权交易;
  • 第三,高高手的艺术设计垂直培训业务。

其实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比如IP的孵化,站酷本身有很多动漫的作者,今年基本可以达到盈利。梁耀明透露,现在站酷的社区营销占了公司总收入的20-30%,高高手的收入占10%,而图片库的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的60-70%。

总体来说,站酷本身在模式上并没有特别惊艳的地方,其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做得非常垂直,始终围绕着设计师群体来延伸服务、实现变现。需要指出的是,在设计师社区、正版素材交易以及设计师教育这三个方面,站酷在市场上都不缺乏对手。能否攥紧这部分资源并进一步挖掘其价值,决定着站酷在这个行业的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