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ke-ofo

时隔三四个月以后,我在上周五重新用起了摩拜单车。现在我可以用微信小程序开锁,就卸载了原来的摩拜App。

这段时间,要说共享单车我也没少骑,但我始终是ofo的忠实用户(下附原因)。只是上周五、六、日三天,摩拜实行三天全国免费任意骑行的活动。这让钱包余额只有4块多的我暂时回到了摩拜这边。

ofo其实更进一步,摩拜是23号晚上推送的免费通告,而ofo从当晚就开始免费了,2月23日19:00——2月26日24:00。不过对于ofo的老用户来说,几天临时免费得到的收益可能比不上摩拜搞同样的活动更大。

第一,我们实际上看到的ofo单车的数量会比较少。真正可用的车子为数不多,大多数都是损坏的,号码涂黑的,或者是加了私锁的,只让你空欢喜一场。相比之下,其他所有加装智能锁的车辆的车损率都比较低。所以在找不到ofo的情况下看到摩拜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非智能机械锁的特性让ofo在掌握了一次密码之后只要记录下来,它就不会再改变。如果在骑行的过程当中需要多次锁车,使用ofo会明显更合适。在一个相对隔离的社区环境当中,车辆的流通会相对有限,看到的车辆往往都是固定的,这样你就有一些概率可以骑到以前曾经骑过的车子。由此兴起的密码本共享业务也红红火火。

第三,ofo本来就费率更低。它坚持每次骑行后发放单车优惠券,去年底搞了一个月的周末免费,雾霾天免费,各种优惠隔三差五就会有。对于学生党来说,可以凭9块9的超低价格获得三个月完全免费无限次骑行的资格。而对于其他用户,ofo也出了充100返100的活动。因此,三天免费对ofo不算啥,可是对摩拜用户还真是稀奇事。

那你说为啥我喜欢用ofo——就是更便宜嘛。综合看来每次(按次而不是按时)使用ofo的成本也就1-2毛钱,这是我比较能接受的共享单车定价。

于是在过去的三天当中,我的日常出行有了一些有趣的变化。我实现了向往已久的珠江沿岸骑行,单程用时一个半小时;我使用单车的频率明显提高,虽说不至于为了使用单车而特意绕远路,但只要还是走路,总会走走停停去看哪儿还有漏网的没被骑走的单车。

这几天我同样遗憾的发现ofo的车损率再创新高,从年初我觉得10台车里大概有一半能骑,发展到了10台只有两三台可以骑的程度。在每一次看到有车损坏的时候我都会按下报修,结果最多一天我找到8辆车,按了6次报修。有的车是车把损坏,有的车是两个脚踏板缺少左边的那一个,有的是牌照污损(其实,就算简单拿黑墨涂抹过的牌照,我也会尽力的蹲下身子去辨认凸起的数字到底是什么,结果现在在刮掉数字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钥匙或小刀彻底刮掉,或者折断牌照的一部分,就更加辨认不出来了)。

在我现在居住的广州某处村屋,都是由当地村民搭建的6-7层握手楼,楼与楼的间距基本上仅够两个人并排走过,想要进一个快递三轮车都很困难。想要在这样的房屋狭缝中找到有GPS定位的自行车都不太可能,更别说ofo的车了。所以,在这些过道里经常能看到各种小黄车。那些没有车牌的车基本都在这里——院子里面大概十岁上下的小孩子们,攀上比他们个子还高的车身,艰难的站起来骑,家长一看到就跑出来制止。

这三天骑完了之后,我比以前更加担心ofo的车损率。我在想,它直到上周才跟电信、华为公开了下一代智能锁的采用计划,而现有的资金又怎能支撑它度过所有车辆都换锁之前这个寒冷的冬天呢?好在今天上午,ofo刚刚宣布完成D轮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融资。此次融资由DST领投,以前的几个投资方都继续跟进。

但是我更愿意相信ofo之前的那些车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做了公益,——这句话本来是摩拜的胡炜炜说的来着。这些新投入的资金,与其把旧车都回收更新,还不如就都做新车投放市场。相信那几个共享ofo密码本的服务还能继续活跃很长一段时间,不管以后投放的ofo上什么锁。

不断跟进的投资在迅速固定摩拜和ofo的行业两强地位,它们最后应该也很大概率会重演滴滴快的、58赶集、美团点评、优酷土豆这样的合并。其他家做单车的虽然也可以试着努力一下,但适合他们的机会窗口正在加速关闭之中。赶不上的还不如赶紧去寻找下一个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