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hatIMG110

每次看到年轻的爸妈沉溺于手机和游戏无心顾孩,脑海中都会回荡着那声撼人心魄的呐喊:你生来不养你生什么孩子!你生个充电宝多好!

但是养孩子真的是一件很累人、高成本、高风险的事。说让所有的家长持证上岗到底是一句玩笑话,有时间抱怨不如多花点时间把这些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武装起来。

童yan,是一款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育儿知识App。STEAM 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简言之,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在STEAM的教育理念之下,童yan更强调与现实相关联,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且和生活相关的项目,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习各种跨学科的知识,培养创新意识。

“85后的父母在育儿上一般都会遇到两个共同难题:缺乏知识和缺乏时间。”童yan创始人陈达树表示,很多年轻的父母们缺乏科学的育儿经验和方法, 很多需要动手教学的知识难以操作和实践,平时又忙于工作和生活琐事,给不了孩子足够的陪伴。

所以,童yan致力于面向85后的父母,帮助他们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更多有效的育儿方法和知识。这些受众的孩子大多是2-6周岁的学龄前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信息的需求非常不稳定,他们正处于对兴趣的品尝期,任何新鲜事物都愿意尝试。”陈达树说。

0

上周刚刚发布的童yan 1.7.5版本延续了这款App一贯的风格,在设计风格上显示了非常出色的审美,配色温暖清新,提示简洁大方。进入主页面后,用户可以看到平台推送的热门专辑,如“有趣的空气”、“神奇的大自然”、“幼儿编程”、“睡前故事”、“数字和艺术的碰撞”等等,点开后,页面上会展现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的讲解和指导。除了首页推送外,往下拉还可以看到童yan严格按照STEAM理念分割的课程。

在细分课程中,科学课程(S)被分为自然、植物、健康、地理、营养等多个小类;技术(T)课程被分为实验、编程、机器人、数码、虚拟现实等;工程(E)被分为手工、乐高、物理、安全等;艺术(A)被分为音乐、社交、语言、绘画等;数学(M)被分为图形、思维、计算、逻辑等。

以艺术类的绘画课程为例,其中包含“提起小画笔,给鹅卵石穿新衣”、“萌萌哒动物简笔画,只用三个图形就搞定”、“四只宠物小精灵的简笔画”等简单易行、适合家庭内部操作完成的亲子小课堂。在内容的展示上,童yan支持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表现形式,用户发布的评论会以弹幕的形式展现在课堂的banner上。

除了精品课程,童yan还推出了有特色的KOL,用户可以自行关注感兴趣的作者,就像跟准一个老师。“其实平台上的作者一半是真实的,一半是虚拟的。”陈达树说,真实的作者生产的内容由童yan从其他平台上转载而来,而虚拟的作者产生的内容由童yan团队自行完成,并按照虚拟作者的“人物设定”分类投放。目前,童yan上共有30名或真实或虚拟的作者。

目前国内应用市场上大概有5000多款早教类App,主要集中在婴幼儿早教领域,大致可分为儿歌故事类、语言识字类、认知学习类、益智游戏类等。陈达树认为,与同类竞品相比,童yan的核心优势主要在于,很多育儿应用的内容还是意义不大的鸡汤为主,主要面向0~3岁的小孩。“但我们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利用2分钟左右的小课程,帮助年轻的父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是童yan这款应用的主要目的,也由此成为了陈达树计划中盈利的主要来源。

“未来一年,我们将围绕动手的内容自己拍摄视频,在部分内容上收取费用。”陈达树说,另外,童yan也会选取一些操作难度比较大的实验,与机构合作,举办线下活动,对不同的实验项目进行梯度收费。目前,他们已经无锡等地举办了近10场线下活动。

陈达树表示,“童yan”的最终形态其实是实体店。前期通过App的优质内容获取用户,结合线下活动打造品牌,获取家长用户的信任。两三年后,“童yan”将开出自己的线下培训机构,结合App,在实践中真正帮助儿童成长。后期App的内容会更加细化,比如折纸教程,小孩完成之后父母填写信息,是不是自己拿剪刀,效果如何,通过问答的形式可以了解小孩在这方面的能力水平。如果动手能力缺失,即可带孩子去线下的实体店,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课程,让孩子跟专业的老师学习,提升能力。

目前,童yan的团队在7个人左右,并仍在扩充之中。此前,童yan曾获得无锡投资教育机构百万级别的种子轮投资,目前正在谋求天使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