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60813 - test tubes in scientist hand

编者按: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得厚资本 ”(微信公众号:dehouziben),动点科技经授权发布。

2017年7月14日,精准医疗概念股华大基因(SZ.300676)正式在深交所上市。在过去4年内,总共有43家投资机构通过各种方式投资华大基因,投资金额高达72.15亿元。但随后华大基金却遭遇了营业收入微增、净利润下滑的困境,使得其IPO募资的预计估值较最后一轮私募融资时200亿元的估值大幅缩水超过50亿元。经过计算,40多家投资机构平均浮亏11.83%,其中8家浮亏达到22.23%,单家投资机构最高浮亏额超4亿元。640

什么是精准医疗

精准医疗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它主要强调在治疗时考虑个人的基因变化、环境影响和生活方式等,综合运用基因检测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基于患者的遗传信息的诊断测试结合其他分子或细胞的分析结果找到病发的根源所在,再针对性地选择适当和最佳药物和疗法。

中美精准医疗概念对比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1月提出要实施精准医疗计划,在其2016年财年的计划中,包含了以下几样措施:启动“百万人基因组计划”、进行癌症基因组研究计划、建立评估基因检测的新方法、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标准和政策以及采用PPP模式推广。

随后3月份中国科技部也举办了首届“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并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实施推广精准医疗计划;“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对精准医疗给出了“清华系”的定义:“精准医学是集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质,以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医学范畴。”

从上述两个计划的对比中不难看出,美国更倾向于深入研究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分子领域,并主要针对于癌症疾病;而中国的计划更加宽泛,包括了诸多现代科技还有传统医学,同时还要强调有效,安全,经济以及个人和社会效益。甚至专家表示在中国的的精准医疗计划中,手术也应该占有重要的地位。总之,当前中国的精准医疗计划目标太长远、内容太宽泛,没有重点而明确的发展方向。

50765911_xxl

对待精准医疗的投资要慎之又慎

虽然精准医疗领域目前受到了颇多投资机构的关注和追逐,但是我认为对国内精准医疗行业的投资应该慎之又慎,理由如下:

01:缺少基因测序的核心技术

虽然基因测序技术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其成本也逐渐下降,但基因测序费用仍然不是普通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原因在于我国基因测序企业在产业链中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利润被大大摊薄。

640

基因测序产业链共分为上游设备制造商、中游服务提供商和下游需求客户三部分,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技术环节在于上游的基因测序设备制造商,而这部分是由美国生物科技公司垄断,同时也占据了产业链最大的利润。华大基因处于中游服务商环节,这个领域进入门槛较低,但是市场竞争激烈,利润逐渐降低;同时华大基因曾耗资6亿元从国外进口了128台测序仪,成本颇高,直接导致了其基因测序费用仍然居高不下。

02:数据处理是目前主要的瓶颈

数据处理是建立基因测序数据库的重要技术,也是当前国内医疗机构主要的发展瓶颈,难点如下:

信息解读。基因测序的原始数据不能反映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必须通过生物信息学的解读。

快速处理和存储信息。未来基金数据会出现井喷式的增长,海量的数据需要快速处理和存储。

保证数据安全。基因数据属于极度隐私的信息,需要确切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03:国内对药物的研发进度严重滞后精准医疗包含两部分: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目前国内的研究方向都集中在早期筛查甚至还不是精准诊断的阶段,在精准治疗环节的研究进度已经严重滞后,对于治疗关键的致癌因子缺少有效的靶向药物和治理方案。

高选择性的靶向药物。目前很多靶点致癌因子尚未研发出可用的靶向药物,尤其是很多罕见的分子亚群,这也是当今癌症医学最重要的挑战。

耐药性问题未能解决。耐药性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癌细胞表面上的糖蛋白会把药物转移出细胞外,或者肿瘤基因发生变异克服药物的信号通路等等。

药物费用非常高昂。目前靶向肿瘤治疗的费用现已普遍超过10万元/年,大部分却只延长患者几个月的生命,而保险公司等拒绝给这些高昂的医药费用买单。

总而言之,目前中国的精准医疗行业严格意义上来说仍然处于概念期,发展阶段集中在精准诊断甚至是早期筛查的环节,而且在全球基因测序产业链中不具备核心竞争力。资本对于精准医疗概念企业疯狂追逐已经使企业的估值和市盈率远远超过其实际水平,当初挤破头进入华大基因的投资机构已经告诉我们一个惨痛的教训。

未来随着人类对癌症认识的不断加深,精准医疗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会不断受到社会的关注,其发展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但是当前对于精准医疗领域的投资应该慎之又慎,如果没有发现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可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