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温了《萨利机长》这部影片,讲述2009年在哈得孙河奇迹般地迫降飞机的萨伦伯格机长英勇事迹。因为这部片子的主人公实在是太正面了,事情经过也简单,为了挑起戏剧冲突,编剧不得不大量描述机长之后所面对的调查,人为地把事故调查部门NTSB设定为反派。

《萨利机长》出事当时的电视画面我在学校里看到过,当时的报道真的很让人捏一把汗,电视屏幕旁边的声音变来变去一片嘈杂,但镜头对准的,始终是大河中间那一架正在渐渐下沉的飞机,和上面正在蠕动的人影。

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在起飞之后两分钟遭遇飞鸟撞击,所有的发动机都失去了动力,飞机在高空中保持滑翔的姿态,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飘浮。从遭受撞击,到最终在河上成功迫降,所用的时间也就不超过4分钟。机长所做的唯一一件事,也是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按照他们所接受的培训,按照给定的检查单规定的事项,一项一项地去做好每一道工序。

NTSB在调查中指出,当时早已享受英雄机长盛名的萨利机长,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做到完美,没能按下为A320水上迫降而设计的封闭通气孔的按钮,还有飞机失速导致最后撞击力度太大。这些被归结为机组当时手里的检查单设计不尽合理。

而最大的争议点在于,迫降到河上几乎一定要引发全城轰动,也有很大风险,他当时是否还有可能飞回起飞机场,或降落到其他周边小机场,以减轻事故的影响?

实际所进行的调查,并没有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样剑拔弩张,研究人员很快得出了结论:萨利机长做的水上迫降决策,是作为一个人类,在当时情况下唯一可行的决策。

NTSB在模拟飞行时发现,虽然遭鸟击后立刻着手操作倒是有可能返回,但一旦加上机组实际所需要的下判断的时间以后,没有任何一个机长能做到再返回跑道——这会使曼哈顿地面上密集的人群陷入危险。所以,再要求机长就是求全责备了。

萨利机长作为一个人类,当然在反应能力和计算能力方面赶不上机器。然而,正是在机器完全失灵的时刻,人类才能有机会起到机器本应起到的作用——在正确的时刻做正确的事。

1549次航班出事半年前,皮克斯动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上映。在那个世界中,出问题的是承载仅有人类种群的一架飞船的自动驾驶系统。当飞船发现,它的名义上的主人——人类们已经无所事事,也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就有了想要反叛的心思。

影片中,身为人类的船长已经和船上其他人一样臃肿不堪,要想操作本来为其祖先身材而设计的驾驶舱谈何容易。最终,在其他人和正义的机器人们的帮助之下,船长总算破坏掉飞船的自动巡航系统,并且像机器一样,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人类而言正确的决策。

在危急关头,任何人类的替代品,都比不上人类自己更忠诚,更可靠,更为了我们自己而行动。这是讲述人类和机器之间关系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旋律。电影是做给人们看的,英雄是由人们来崇拜的;在虚构的电影,和像电影一般的真人真事之间,一个共同点,就是人类在机器出事的时刻,还可以像机器一样操作,所以人类比机器更可靠。

但引起我思考的是,现在人们似乎正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试图甩脱这种最终一定要担起来的责任。

如果机器自动运转的时候,人只是在旁边傻愣着的话,那么会发生什么几乎是可以断言的。在最近一次亚利桑那州UBER撞死人的事故中,交警公布了事发当时车内和车前行车记录仪的画面。画面显示,坐在驾驶位置上,但双手并没有抓住方向盘的那个人,前一秒钟还沉浸在这是一份不用动手、不用思考的美差的幸福当中,直到突然像做梦惊醒一样夸张地张大嘴,发现大祸临头。

媒体后来还指出这位在自动驾驶车撞死路人时,担任汽车测试员的人类,曾经有过犯罪记录。如果他是自己开车的驾驶员,并且有犯罪记录的话,那么至少在中国的众多专车服务应该会对他关上大门。实际上,我们还把这种完全不需要人力干预的自动驾驶,当成是一种完全解放人类,以达到众生平等的通天大道。

现有的汽车要求人们在特定的年龄,学习驾驶课程,取得驾照,才能上路行驶。这就造成了诸多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一些学习能力差的人,学习了多次还不能通过考试,一辈子只能坐在别人开的汽车上。特别是,由此催生了“女司机”这种性别的刻板印象。

另一方面,有能力开车的一部分人是从事司机行业,特别是大型客车和大货车司机,这种行业需要高度的集中精力,而成为一份白白燃烧和浪费生命的工作。这些人如果从驾驶员的位置上解放出来,就可能会有更多机会,在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去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虽然让更多的人放弃成为萨利机长那样的机器监护人,是自动汽车发展的最终目标,但这完全不意味着人们要整体的把自己的未来交给机器保管,或者在我们造出来的机器面前卸下武装。

为了实现更高的生产力,和为人们带来更舒适的明天,全自动驾驶汽车研制的脚步是不会停止的。总有一天,城市当中99%的人,都会完全把双手从方向盘上解放出来。但这就像是一架大客车上的40多个人放弃了自己操纵,而把生命和信任交给整台车的司机一样。

这也可以进一步的解决自动驾驶未来的责任归属问题。全自动驾驶的城市交通环境,需要人工操作的一定只是在一个中心控制室里做调度的少数人。他们现在已经可以做到用极少的人手来监控整个城市的红绿灯系统,保障其安全平稳地运行。

未来在一个城市当中,两车即将发生事故的那一刹那,大多数的问题将会交给如同现在街头红绿灯一样稳定、可靠的机器来判断和解决。只有极少数决策,会出现在调度大厅的屏幕前方,等待一个随时待命的操作员按下决策按钮。

我相信技术进步总会让我们迎来这样的未来。现在我们已经不需要在每座大楼的每台电梯中都配备一名人工操作员了,因为现在的电梯已经不是100年前那种木板围住的铁笼子,上下的时候吱嘎作响,总需要操作员眼疾手快地扑灭险情。

有一天大半夜的时候,我有事要下楼,不小心手碰到了求助的电铃。还不过五秒钟,电梯里就响起了值班阿姨的声音,急切地问我出了什么事。也许现在,只是能做到在同一个小区内设置一位值班的接线员。而未来,可能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所有电梯,都只需要一个人类工作。

就像我感谢和信赖这位随时待命的值班人一样,我也相信未来只有极少数人,有义务担负现在萨利机长这样的责任:在机器出故障的时刻,像机器一样操作。而这些人,应该得到比现在的驾驶员、司机、值班员等等岗位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