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1 年,动点科技 TechNode 发起了「ChinaBang Awards」年度评选。几年来,我们见证了一大批创业公司成长为行业内屹立不倒的独角兽,而伴随着「ChinaBang Awards 2018」的到来,我们特别推出了此次专题,与大家一起回顾饿了么、摩拜单车、滴滴、小米等这些 ChinaBang Awards 得主的发展历程,并见证更多让你心生澎湃的创新力量。

2017年,艺术圈的一条消息在互联网圈子里炸开了锅——世界上最大的艺术与设计博物馆 V&A将社交媒体应用微信列为第76号展厅永久收藏展品,整个展品由一部手机、一部平板电脑和三副手绘图构成,它给出的收藏理由是这款绿色应用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有趣的是,曾获得2012年 ChinaBang Awards 两项大奖的它(最受欢迎移动社交类应用和最受欢迎移动通讯应用)需要与服务器交换数据,但考虑到收藏时间的跨度,特意做了一个微信早期的安卓演示版——一个不需要服务器就可以体验基本功能的脱机版本。

可以说,作为一个展品的微信,不得已将自己与互联网隔绝开来。但在博物馆外的现实世界里,它却同样不是一款称得上开放的产品,甚至用它的创造者张小龙老师的话来说,微信诞生的七年间每一次谨小慎微的更新版本都伴随着一个关键词——克制。

对于微信的“封闭”,人们也许早就已经习惯——比如超越门户存在的微信公众号,内容全部托管在腾讯服务器,视频、广告都是腾讯服务的,文章中的链接不能跳转到微信之外,竞争对手的公众号还可能会被封禁。干掉超链接控制“流量”、把互联网改造成局域网,在中文互联网不能说是新鲜事。

说起来“罄竹难书”的事例给了外部误解的条件,但同时也在表明微信对内对外的合作都是首先考虑禁止骚扰用户,很多人会想用各种方法去欺骗用户,获得流量和点击,但最终会把用户赶走,这是张小龙觉得微信产品体验可以做得更好的基石。

这样玩弄局域网的霸道态度当然不是坏事,苹果的 iOS 就是以诞生来的封闭和自建生态系统而长盛不衰。但是2017年,微信似乎认识到自己肩负下一个亿万用户的责任和使命,开始勇于迈出自己的局域网外探索自己的生态圈,同时不忘制定维护自己的一套规则——比如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钱包页面中,传统的十二宫格现在已经渐渐被填满,里面关于衣食住行的生活提供商鲜见自营的业务,往往会是美团、摩拜、微影时代这样的第三方来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虽然它们也和腾讯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里先略过不表。但开放接口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一大步,而接下去一步步都踩在了人们对于这款绿色应用的预期之外,包括小程序的出现,仿佛一夜之间,它走出了自己赖以生存的舒适圈以及霸道领主的围城了。

微信近期的大更新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信号是: 支持「切换帐号」功能 以及发现页包括「小程序」在内的所有项目都可以关闭

大家翘首以盼的「切换帐号」功能可以摆脱那些第三方渠道提供的「微信小号」了。另一个是发现页管理功能,你的「朋友圈」、「购物」、「小程序」等等功能,都可以在「发现页管理」选项中进行设置。在发现页管理界面当中即可对发现页的入口进行各种设置。以往在「功能」模块的「漂流瓶」、「附近的人」也都可以在这里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不再闭门造车而是迈出“改革开放”大门的微信非常符合 iOS 演变史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产品价值观——那就是以发现用户为先的价值观日趋体现,不仅用户体验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同时能放手将“至高无上”的管理权限下放到用户手中。

由此我们相信,一个更好的微信正在降临。就像是立地成佛的龙哥在公开课上自己说的那样:

微信作为中心化的代表,却在思考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与其说是概念不如说是观念,每一个独立个体都有独立思考,远比另一个系统只有一个大脑思考更有健壮性。即使微信被大多数人使用,微信也只是一个服务提供的地方,而不会说中心化推荐服务,尽可能让更有价值的服务自己浮现出来。所以要把选择权交给用户,不会给新用户“推荐关注公众号”的机制。

与此同时,它也有自己坚持的一套原则在运行——像新世相之流各种各样的知识付费刷屏现象,最多只能持续一个上午。背后就是要归功于微信内部的审查环境,又能很好的控制应用需要获取的权限,不至于让系统健康出现太大的问题。像小程序和 H5 网页等在微信内部不论以什么方式传播,用户权限都受到微信的严格控制。 微信的其他规矩也比开放互联网更严格。对于一个超大型用户共享的微信本身,对平台风吹草动都要更加严格的要求,以防止平台树大招风,所以微信互联网的好处是一定程度净化了网络信息流动,提升用户体验。(本段参考本站这篇内容陈述观点)

当然,走出围城的其中最大一步还是要数小程序——

张小龙说,自己很推崇亚马逊 CEO 杰夫·贝索斯的一篇源于他演讲的文章《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其中关于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是他对于产品的信仰。“越来越多产品通过公众号来做,因为这里开发、获取用户和传播成本更低。但拆分出来的服务号并没有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微信内部要研究一种新的形态,未来用户关注了应用号,就像关注了 App 一样,这个号不会下发内容,很安静地存在微信里,只提供功能性服务。”一面是堵,另一面张小龙自己反而用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希望所有第三方开发者都来参与思考在微信平台上做什么能让他们发挥出价值,从而为其提供互联网时代的连接工具,于是小程序的出现其实正符合张小龙的价值观。

2017 年 1 月 9 日,小程序正式上线第一天,就上架了 200 多个小程序,其中不乏大的应用开放商,如携程、美团、美的、去哪儿……就连直接跟腾讯新闻竞争、在微信上时不时闹出点小规模封杀的今日头条,也做了小程序来吸引用户。那么多开发者去做小程序说明了不管微信设置什么规则,中国的互联网服务都会跟随——这就是微信的原则魔力。

好事多磨,就在小程序在经历了 2017年几次迭代后近 1 年多的时间内没有更大的进展时,微信想到靠腾讯擅长的游戏来推一把了。小游戏在小程序里是个较为特别的分类,适合社交,也更有机会更快获得收入。但小游戏现在有很高的限制和不确定性,这对于吸引开发者来说不是件好事。当然,如果卖道具,在 iPhone 上还有分成问题。苹果只承诺对打赏不提成而已,其它数字商品还在覆盖范围内。但小程序最近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如支持跳转到APP和一批高级插件功能解锁又让它的关注度有所上升,相信它在2018将会有更多机会展露头角,拉动微信向外迈出探索边界的步伐。

这也就像张小龙老师说的:小程序是微信团队抱有最大希望的项目,也希望花最长的时间努力做好的产品,微信团队很有耐心,希望用户也比较有耐心。


下期预告:当年获奖的时候,滴滴出行的名字还是“嘀嘀打车”。短短四年,滴滴合并快的,打败国际巨头Uber,占据中国网约车市场九成份额,一个出行帝国俨然露出了它的轮廓。帝国不是一天建成的,每一场战役都有其意义。敬请关注下一篇文章《滴滴,出行帝国的战争史》。

题图来自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