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雷军近日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些消息,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的出货量已达 2316 万台,环比增长 70%,创造了小米季度手机出货量的新纪录。自信满满的他甚至还为明年的手机出货量定了一个小目标:一亿台。在雷军这样的自信背后,人工智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说到小米,相信大家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家手机公司。稍微了解一点小米的小伙伴可能会意识到小米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一家智能设备公司。但如果说小米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相信很多人都要停下来思考一会儿了。
实际上,雷军在 2017 年年底便已经表示“互联网巨头都在做人工智能,不做就会被淘汰”。显然,小米也希望搭上人工智能的顺风车。那么,它在这方面究竟会怎样布局呢?我们采访了小米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崔宝秋博士。
小米做AI的优势是什么?
“小米具有进军 AI 领域的三大能力:硬件产品能力、大数据获取能力、生态链的广深布局能力。”崔宝秋告诉动点科技,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的最大平台,这里面的 AI 应用已经涵盖到了语音助手、相机美颜、搜索推荐、人脸解锁、AR/VR、虚拟助手、功耗控制、设备互联互通等多个场景。截止到去年底,小米投资了100家生态链企业。它们都能帮助小米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积累全生态、多样性的大数据。崔宝秋认为智能手机 + IOT 就代表着人工智能的“无限生态”。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经历了三起两落。崔宝秋认为正处于第三次浪潮的人工智能热与前两次不一样,不会很快变冷,“这次可能是 AI 的春天,会持续很长时间。”并且他表示这不仅是小米的机会,更是中国的机会,“就像电信行业中国实现了 3G 跟跑、4G 并跑、5G 领跑的跨越,中国 AI 领域领跑的力度其实更大。”
而尽管 AI 底层研发多在美国,但崔宝秋表示中国在 AI 应用层的创新极具优势,尤其是像小米这样的生态企业,围绕手机以及 IoT 会产生很多应用场景,并有望从中迸发出人工智能的应用创新。“小米既有终端硬件,又有底层的 MIUI 系统,这使得小米在 AI 系统级创新方面具备了更多的优势。所以,小米在 AI上面投入再多,都不为过。”
如何布局?
这或许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如今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公司,小米 AI 将如何选择自己的研发方向?
“小米依旧是一家初创公司,成立八年,不可能在 AI 技术领域做得面面俱到。”崔宝秋告诉动点科技,小米的 AI 策略是部分自己做,部分与微软这样的 AI 巨头进行技术合作。
具体来说,崔宝秋表示关乎核心技术的、跟小米用户息息相关的、只有小米做才能发挥技术价值的技术,是小米一定要自己做的;而通用的、纯第三方可以提供的且成本可控的技术,小米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来做;其次,像微软这样的公司,它们的技术积累非常深厚,有现成的技术,而小米的产品要快速突破,就可以用合作来换时间。
“举个例子,基于小米用户画像,解答小米用户各种问题,为小米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语音交互大脑,是小米必须要自己做的。”为此,小米去年还特地发布了自己的智能音箱产品——小爱同学。“只有我们对用户的了解才是最深的,因此,如果将大脑能力交给外面的人来做,不可能给用户带来最贴心的服务。”崔宝秋如此解释。据了解,大家所熟悉的小爱同学并不仅仅存在于音箱中,也存在于电视、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里,它不仅是小米的语音交互平台,小米还将其定义为小米未来的智能助理产品,甚至可能具备视觉功能。
另外,小米 CEO 雷军近日发布内部邮件,宣布在手机部内成立单独的相机部,并表示将集中全公司优势资源,一定要把小米手机的拍照品质做到世界顶级水平。雷军认为,未来手机之争其实就是相机之争,而相机之争就是 AI 之争。为此,崔宝秋再次强调,这些关乎小米核心产品核心功能的核心技术点,将是小米 AI 的重点研究方向。
而实际上,小米今年发布的 MIX 2S 和红米 Note 5 其实都具备了 AI 相机功能,包括场景识别、人脸解锁、单摄背景虚化、美颜等等。崔宝秋详细介绍了单摄像头背景虚化功能,表示小米机器学习了数十万张自拍,终于建立好了 AI 模型,实现了前置摄像头(单摄)背景虚化功能。
另外,崔宝秋还介绍小米正在打造移动端深度学习框架,该框架已经于 2017 年底在小米内部正式发布,并计划今年第二季度开源。据了解,该框架支持异构计算加速、支持 TensorFlow/Caffe 模型以及高通芯片,“我们希望和开发者一起打造小米手机上的 AI 生态。”崔宝秋表示。
小米AI如何落地?
空谈技术并不能发挥 AI 本应该发挥的价值,崔宝秋认为企业必须要打造一些“用户需要的、能够解决生活刚需的、能够满足用户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实在在的产品”。也正因为如此,他表示小米 AI 今后的重点是落地,就是赋能产品。
“小米和小米周边的一些企业会继续推出一系列高颜值、高性价比、感动人心的产品。”崔宝秋表示,小米“有深度、有广度”的生态链布局打出去就是一套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