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8 月 9 日,阿里云云栖大会 · 北京峰会上,阿里云宣布推出人工智能 ET 。发布会现场,ET 展示了自己的新技能,包括模仿马云声音说话、图像识别语音讲解、交通路况预测,甚至还“解说”了一段 NBA 视频。基于阿里云计算能力,ET 目前已经具备智能语音交互、图像/视频识别、交通预测、情感分析等多项技能,两年间,阿里云陆续发布了 ET 工业大脑,ET 医疗大脑,ET 城市大脑和 ET 农业大脑。

这些看似高科技系统的运作机制和原理是如何?以及人工智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TechCrunch 国际创新峰会杭州 2018 邀请到了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教授为大家讲述他眼中的人工智能。2013 年闵万里加入阿里巴巴后,负责领导阿里云人工智能 ET 大脑项目,他曾利用机器学习预测中国流行真人秀《我是歌手》的获胜者,帮助广东省城市规划者实时优化红绿灯,减轻交通拥堵。

如今大部分聚焦于 AI 的创业公司,将提高技术研发水平被放到首位,但闵万里教授却认为技术不是一个公司生存下去的唯一依据,历史上没有一家公司因为技术伟大而存活下来。“未来技术发展一定不是只靠眼睛、耳朵、嘴巴单一感官刺激,而需要把多种单点能力,即图像识别、文字识别、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集成在一个智慧体上。任何智慧体不可能靠单点功能行走江湖,没有集成就没有未来。”闵万里讲道。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什么?闵万里解释道,无非是海量数据储存力和远超人类计算力的合体,但是,目前人工智能还没有超越人类的地方在于它的“冷冰冰”。“比如说,看到路边的自行车,人工智能可以识别出它的颜色、性能如何,但是人类可能想到在乡间小路的情景。人工智能没有联想和跨越时空的关联能力。我们称之为计算情感学,未来或许会去做。”

那么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又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深度学习,但闵万里认为并不是,而是量子认知。他解释说:“量子是在人脑当中细胞源的尺度,负十次方的纳米量级。在原子和原子之间是量子效益,量子计算机和量子算法都在讲这个事情,用量子计算、量子算法理论的基础公式去描述在人脑当中出现的信号之间的关联、蔓延和传递。”

技术并非人工智能的生存工具,如何落地应用才是长久之计?闵万里的答案是 AI 产业化,在技术和现实没有脱节之前,应用到生活中。这也是闵万里这几年来一直在做的实践,与杭州共同推出 ET 城市大脑,智能控制交通等可以压缩救护车路上 50% 的时间,同时减轻交通拥堵;推出 ET 工业大脑,智能分析机器间的生产数据,质量数据,自动调控,统一调度,从而降低工厂生产制造成本,提高效率;推出 ET 农业大脑,将农业数据实时整合,智能调控精准施肥、灌溉,实现全自动化。

听起来人工智能的应用简单易行,但是储存的海量数据大部分没有任何逻辑和次序可言,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资料并调动指控是人工智能最基础的挑战。闵万里教授讲道:“这些实践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从最基础开始,基础是沟通,了解情景和应用要求,推理出最低应满足的技术指标,再计算出必要的最低数据资源。另外利用产品可以拿到实时反馈,例如天猫、淘宝这些电商平台都是这种方法论。”

储存数据、分析数据的成本是人工智能不可忽略的问题,如何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获得优质数据?阿里云的做法是鼓励用户把数据传到云上,并回馈一定的价值,闵万里称之为“鼓励机制”。而如何让用户上传有价值的数据,则需要计算出最低的数据需求,数据在于精准而不在量大。

人工智能的未来仍有无限可能,对于未来从事数据分析或者数据相关的专家,闵万里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技术永远都有晋升空间。多学习,多论证。第二,加强沟通能力,语言简单明了但通俗易懂。第三,加强编程编码学习,技术虽不是决定性因素,但仍是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