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的共享充电宝悄然变贵了,使用费从每小时1-2元涨到每小时3-4元,甚至在有些场所涨到每小时8元。网友纷纷吐槽这是新一轮的“割韭菜”。共享充电宝涨价后你还会用吗?这波涨价合不合理?共享经济未来将走向何方?

 

在共享经济一片哀声中,共享充电宝却屹立不倒,还掀起集体涨价潮。跟以前“免费1小时,之后1元/小时,封顶10元/天”的价格标准相比,现在的价格普遍2~3元一小时甚至更高,封顶价也上升到每24小时30元,如果一时忘了还,按小时计价的费用足以买一只充电宝了。

目前,四家头部企业街电、小电、怪兽充电和来电科技已经开始盈利,形势似乎一片大好。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分析, 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预计将超过3亿人,2020年将增长至4.08亿,且未来将持续快速增长。目前,街电以40.5%占比排名行业第一,小电、怪兽充电和来电科技排在二、三、四位。

既然在共享充电宝一个小时1~2元的时候,企业已经能够实现盈利,为什么还要坚持涨价呢?

首先,先补贴后涨价是共享产品的普遍打法。某共享充电宝运营人员对外的说法是,共享充电宝已从早期莽荒年代,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用多赚的钱可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巩固、提升自家的行业地位。

另一个涨价原因在商家。共享充电宝主要分布在人员密集的商超、景区、影院等场所,刚开始入驻商家是免费的,但是随着充电宝运营商企业越来越多,商家的议价权变大了,运营商不得不开始补贴商家,这部分成本最终也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今年4月有人在脉脉上爆料,在一些城市人流量大、地理位置好的商家入场费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甚至要把高达60%的分成给商家。

同样涨价的还有共享单车。但与共享充电宝涨价的原因不同,共享单车涨价更像是无奈之举。摩拜方面称,调价是“为了实现健康、可持续运营,继续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简而言之,就是企业需要增加营收活下去。

短短三年,ofo曾经在资本的推动下登上顶峰,但随着共享经济热潮褪去,一度陷入千万人退押金的窘迫境地。有媒体统计,目前ofo的退押金速度为每日3500人,按照这个速度退完全部押金要超过10年。ofo不得不通过一系列举措自救,推出P2P产品、卖线上线下广告、公众号接广告、杀入电商领域,以及推出有桩模式等。ofo能否绝处逢生至今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共享单车企业普遍陷入困境,市场幸存者寥寥,现在经常出现在大众视野的只有哈啰单车、美团单车几家。在摩拜和ofo没落之后,哈啰单车异军突起,用更加精细的管理和运营规格约束用户,价格也水涨船高。就在昨日,哈啰单车宣布注册用户数达2.8亿,入驻全国360多个城市,并仍在快速增长中,这意味着全国每5人就有1人是哈啰注册用户。

现在来看,共享经济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了改变。共享充电宝成为出门在外手机没电的应急第一选择,虽然涨价了,手机没电的时候仍然不得不用,出门带着笨重的充电宝似乎显得不合潮流;共享单车累计拥有5亿用户,已经成为与公交、地铁并行的三大公共出行方式。

未来,随着5G技术的广泛运用,对各种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也要求更高。5G芯片的耗电量是目前4G芯片的2.5倍,由此带来设备耗电量增加,共享充电宝需求或将进一步爆发。随着覆盖场景的增多,共享充电宝也将不仅仅是一线城市的标配,而是会下沉到三四线城市。

共享经济的未来还充满无数的可能性。在《路人懂先生》街坊中,不少人对未来的共享场景展开想象,有人认为那些昂贵的、平时用的少的东西都可以进行共享,对于共享经济未来的前景,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看好它。

ofo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薛鼎在离开ofo之后,在今年5月成立一家名为北京空间共享科技的新公司,推出服务住宿业经营者的无人值守产品“麦极掌柜”。而另一位ofo联合创始人张严琪进入的行业是共享厨房,在今年2月将CloudKitchens(云厨房)引入中国市场。

薛鼎的创业从单车转向了共享住宿,张严琪转向了共享厨房,说明在共享单车赛道上的失利并没有磨灭他们对共享经济的信心,这或许预示着,共享经济的未来还有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