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了卧铺票,人不多,好多空着的。”

家住内蒙古,工作在北京的Jessica度过了工作以来最长的一个春节假期,为了错开高峰期,2月5号,Jessica便返回了北京。返回北京后,公司依然要求线上工作。

2月10日,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多省市结束延迟复工,正式全面开工。恒大研究院发布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回乡潮较往年提前,但受疫情影响节后返工潮明显推迟,正月初一至初九客运量合计1.41亿人次,同比减少78%”。

线上办公成主流

滴,签到打卡成功。

开工日期不断延期,疫情数字上涨,一线城市的复工人员终究在2月10——2月17号返回自己做工作的一线城市。即便回到工作所在地,大部分企业依然要求自己隔离办公 。

对“线上办公”有天然适应性的互联网公司,首当其冲,成为了延迟复工的主力军。比如,腾讯、字节跳动、美团均将正式上班时间从10日延长到17日;阿里、苏宁表示大概率将延后开工,延迟期间均在家线上办公。

远程在家办公成为开工当天热门话题。2月10日复工当天,巨大的需求让各类协同软件一时间有些吃不消,不少在线办公软件出现了崩溃的情况。各种窘况又层出不穷:电话会议只能干讲、视频会议投屏出错、书写无法同步、资料无法快速共享……用于远程办公的钉钉一时间系统崩溃,电话以及视频会议出现bug,不久得到修复。

同时,开工当天,网友也发出了在家办公的各种吐槽:钉钉打卡、网络不问题、当天收到无数次@,也有网友发出了:“我要上班,去公司那种,”的吐槽。

另外,对于不受地点影响的工作,也带来了不受通勤时间限制的方便,每天除了工作时间之余,也有了更多自己安排的时间。

生活交通的改变

有微博网友表示,所租住的小区实行了封闭式管理,要求外来返工人员自到达小区那日起,在家自我隔离14天。该网友表示,可是公司等不了14天,要求10号马上上班,堪称两难。

记者对复工高峰期最让人担忧的吃、住、行三点进行了调查。

疫情爆发以来,交通以及生活方式上发生了一定改变,但并未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首先,从物资供应看,疫情爆发以来,各地的如口罩、消毒水的物资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在复工高峰期到 来后,食材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也会加大,记者在北京的一些超市调查发现,物资充足、价格平稳,并没有 因为疫情的影响而产生过大的波动。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闭关在家,在线买菜、在线购物成为常态,其中又以生鲜类商品最为紧俏。像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每日优鲜这样的平台,每天稍微晚一点都抢不到青菜。据京东大数据显示,从除夕到初九短短十天内,京东给全国消费者送达了1.9万吨主粮、590万升食用油、1.5万吨生鲜食品、1500万包方便面。

“无接触配送”服务成为应势提出的上门服务,线上市场也成为众多商超企业的拼抢目标。苏宁打出了自己的“组合拳”。据苏宁提供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苏宁到家业务发展迅猛,相关业务规模同比增长近4倍。苏宁易购线下门店利用各类互联网工具为消费者带来“宅在家云购物”模式。

线上市场成为众多商超企业的拼抢目标。苏宁打出了自己的“组合拳”。据苏宁提供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苏宁到家业务发展迅猛,相关业务规模同比增长近4倍。苏宁易购线下门店利用各类互联网工具为消费者带来“宅在家云购物”模式。

交通方面,以铁路为例,从外地进京的各铁路车次,在各地进站时要测量体温,上车之后仍会进行二次测 量;在车上填写行程记录单,记录个人姓名联系方式及返京后具体住址等信息,出站时交由工作人员。

小区疫情防范方面,北京除疫情严重的小区完全封锁外,各小区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封闭措施,除本小区 人员持出入证进出外,外来人员无法进入小区,外卖、快递等都要在小区门外接收;在复工人员返回小区时, 也要进行提问测量、个人信息登记等信息采集程序。

疫情仍在继续,生活依然有序,众志成城,共战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