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篇幅较长,共计16000余字,主要分为:2020年工作回顾、“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2021年重点工作三大部分。

与去年相比,动点科技统计发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共计23次提及“科技”,比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了14次。“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些语句的出现无一不说明了科技真的被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动点科技比较了2020年、2021年两份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对“科技”相关表述的区别,发现今后中央政府关于科技的工作将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2份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都表明了对我国已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的肯定。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表明重大科技成果出现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

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2021年报告更加注重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国家实验室建设基础上,推进具体工程项目的实施、支持地方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同时提出给科研人员减负;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2020年报告提出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而2021年报告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展民生科技。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畅通创新链,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发展疾病防治攻关等民生科技。促进科技开放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两份报告对于科技创新相关描述的异同

2.目标任务更明确、更细致

在2020年报告中,下一阶段发展目标和工作部署中涉及“科技”的内容大多是方向性的措施,而在2021年报告中对于科技的要求明显更多且指向性更明确。

比如,2020年报告中提出发展民生科技,2021年报告中则具体指向了发展“疾病防治攻关”等民生科技;在对基础研究的政策支持中,2021年报告明确了“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在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方面,2021年报告提出“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2020年报告中提出“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发展”,2021年报告则进一步提出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

再比如,2021年报告在对货币政策的描述中,明确提出要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

在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方面规定具体的比例、对象,都表明了政府对于完成目标的坚定决心。

3.不忘监管

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是一个历史性难题。

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促进作用,对于金融科技发展,我国监管部门一贯坚持既鼓励创新又坚守风险底线的态度,把握好创新与监管的动态平衡。

2020年报告中,对于金融科技的描述是,“利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精准性。”

2021年报告则重申了监管部门的原则,“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

创新和监管的落脚点最终都是服务实体经济,审慎处理好发展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