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数字化浪潮滚滚而来。在观者眼中,数字经济前景广阔,仿佛到处都是新机遇。但做什么,怎么做仍是令众多心怀憧憬的创业者们困惑的问题。同时,如何提防数字创业中的暗流与浅滩也着实让人费尽思量。

6月18日,2021漕河泾第四期“原力加速营”正式开营,来自投资机构、初创公司、大企业与研究机构的5位代表们相聚漕河泾创业中心,共同探讨了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和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化场景下的创业机遇

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企业服务赛道还有哪些机会,投资机构更看好哪一类赛道?靖亚资本合伙人何沛指出了企业服务领域4个明确且巨大的创业机会。

第一,云的基础设施多年前硅谷流传着“软件吞噬世界”的神话,未来几乎每一家公司都可以自称软件公司,但今天的软件都在上云,而云的基础设施也才刚刚起步,在这方面有很多机会可以挖掘,是一个比较明确的创业方向。

第二,人工智能大数据随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和理论的重大突破,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极大提升企业效率的创业机会开始涌现,这是另一个有机会做成大公司的创业方向。

第三,用全新的方式去解构传统的职能性软件无论是CRM、OA、ERP,这些同一水平方向上提升工作效率的系统都可以用一种全新的方式重建,早年间很多创业公司习惯对标Salesforce去做CRM,但很快就触碰到几亿美金的天花板。今天,随着企业微信的横空出世,以及企业微信跟微信之间的天然连接,基于企业微信的生态,产生了一种中国独有的CRM的生态。在这个领域里,一些公司成长极其迅速,往往能在一两年之内创造几亿美金的估值。

第四,垂直行业的数字化升级这一领域机会巨大,但需花费更长的时间,因为物流、零售、医疗、金融等垂直行业有其独特性,无法用一个通用的软件来解决某一垂直行业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帮助垂直行业的客户真正地用数字化的方式去升级业务模式。很多的创业者在垂直领域创业时,往往会陷入定制化需求与营收之间的两难。

但本质上,所有的客户都希望通过新技术、新平台来提升自己的业务,创业者需要找准两个切入点。一是你所解决的这个问题是否足够痛,客户对业务增长的期望与目前所拥有的现实之间的落差是不是非常大?如果是,这就是一个好的创业的方向;二是你的解决方案是否真的能让客户的效率实现至少10倍或接近10倍的提升,包括收入的增长与成本的降低,并不一定是销售收入10倍的提升,而是整个效率包括销售线索的提升:使客户能以过去10倍的规模管理潜客,与其进行10倍效率的沟通。

如何保持创新以及找准客户需求

从一个网上书店发展成现在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亚马逊成立的26年以来始终有颠覆性的创新。如何保持产品和业务创新力?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早期创新生态业务负责人段小蕾分享了亚马逊的几条重要的领导力原则与找准客户需求的方法论。

1.Think big.远见卓识,创业之初要设立一个宏伟的目标。

2.Bias for action.崇尚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跬步,要从脚下做起,很多想法可以在实践中不断试错检验,创业过程中效率往往比花时间做一个最正确的决定更加重要。

3.Dug deep.深入研究运营数据,从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当中不断调整方向。

4.Invent and simplify,创新以及简化,从内部工作流程到外部用户体验,不断创新、提供更优化更简单的解决方案。

另外,亚马逊有一套“从客户出发,以终为始”的面向工作法。

在进行项目立项或决定产品开发时,第一步是开一个想象中的发布会,向大众、向媒体、向潜在的目标客户介绍产品最主要的核心功能、价值所在,用一页纸写出发布会的新闻稿。

第二步,写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常见问题列表,想象发布会结束后观众以及内部团队的提问。包括所需时间、资源、对公司的价值、商业前景等。列出问题并写下答案的过程有助于创业者想清楚到底要不要做这个项目/产品,最终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第三步,visualize,用笔画出一个想象中的真实用户在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下在使用了你的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视觉化的过程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能踩的创业雷区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要避开哪些雷区和暗坑?

1.“非标”项目

赛迪智库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扬认为,数字化创业的雷区其实就是非标项目。初创企业为了避免雷区,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解决痛点的先进能力的封装,这种核心竞争力不仅用于解决客户,而是解决全行业的通用问题。

未来大量的产业数字化的机会,都是从解决行业共性问题中产生。一个产业里约有30%~40%的共性问题。创业公司在初期一定要去着力于获取通用性的能力,这样在发展过程中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

2.过度依赖点子

博世智能总经理贺斌则总结分享了企业内部创业失败的经验,不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创业通常都从一个点子开始,当创业团队过份执着于这一点,其看待世界的角度、对客户反馈的声音都会与现实相左,而只会着力强化当初创业时的点子,甚至在市场不接受的情况下继续往前冲。贺斌对此的建议是”Do not fall in love with your idea,fall in love with the problem.”将注意力放在问题上,不断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手段。

3.生搬硬套海外模式

2015年,在海外求学多年的光潾网络科技CEO仇泯之归国创业。彼时,海外的营销自动化服务已经高度成熟,且涌现了多家上市公司。回国第二年,仇泯之就发现在营销自动化领域,国内企业的生态与海外存在着很大差异,“直接生搬硬套是会出问题的,”仇泯之便针对国内市场做出了一些调整。时间证明了当时决策的正确性,回望当时完全照搬海外营销自动化系统的公司,现在几乎已全军覆没。

4.急于求成的心态

仇泯之也分享了对创业成功的期限的规划。2015年正处于全民创业的热潮中,仇泯之也定下了5年上市的规划,但事实上其所创立的市场易在今年5月刚拿下A轮融资。

仇泯之表示要随时做好心态的调整,“与消费赛道几年里争个你死我活的情况不同,企业软件服务赛道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个过程,要做好长跑的准备。”

5.利益不一致

靖亚资本合伙人何沛则从人的角度分享了两个急需避开的创业雷区。

一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合伙人之间意见、利益不一致。“如何与创业伙伴保持互信,如何在遇到挑战、意见不一时始终保持理性沟通,是所有创始团队必须每天思考的问题。”

6.初期不注重人才

创业团队的成长是另一个关键点,很多创业者都有一个误区,总认为公司规模尚小,付不起专业人才的薪资,只能等公司规模成长后再请牛人加入团队,这是一个误区。

创业公司在成立的第一天就要想清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除了基本的薪资之外,有什么可与之分享的。通过与之不断交流,可以用创始人对行业对业务的理解、用创业愿景、用人格魅力等精神力量去打动人才加入。

“如果一个创业团队两三年内没有脱胎换骨的更新,就很难看到未来。”何沛表示,一些后来做得非常大的创业公司,就是从一两个人的创始团队开始不断吸引牛人的加入,这样的团队才是有潜力的创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