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已经进入中德合作新时代,此前中德双方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有关工业4.0合作的内容共有4条,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就是“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而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制造形式,是工业4.0的具体化表现。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不仅有利于巩固德国在工业时代的优势,也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

本次BEYOND Virtual于11月18日在昆山的智能工厂进行,会上着眼工业4.0和工业物联网(IIoT)未来对中德制造业的影响,邀请了咨询公司、企业和商会等的专业人士,共同讨论智能制造和工业4.0如何塑造德国和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中德制造商在工业4.0领域的分野

近年来,高级自动化生产线在中国大量落地。三年前,Florian Weihard和其同事创立了儒拉玛特智能技术公司,目标是使儒拉玛特成为数字领域的领军企业,几年来他们已经开发了一些系统,现在苏州以外的每一台儒拉玛特的机器,基本都在使用他们的软件解决方案,搭建起了真正的现代物联网平台,实现了复合云解决方案并且采用了机器学习,全方位涵盖了可以应用的场景。

作为儒拉玛特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和总经理,Florian表示自家与大多数德国公司的不同在于,最大的办公地点在中国苏州。这里有700名员工,其中研发部门就有230人,“我们在这里开发的不仅是机器,还有所有的工业物联网4.0软件,因此我们不仅把中国作为市场,还作为真正的研发场所”。

从这个角度看待工业4.0的应用,一方面在中国向各公司销售软件,另一方也在中国开发软件。他认为中德之间目前最重要的区别是,在德国围绕物联网进行的讨论技术性更强,比如讨论系统是什么样子,对它的需求如何,系统如何运行等;而在中国还有更多其他方面的讨论,包括实践路径,技术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技术能提供什么帮助和带来什么好处。

“中国的公司更愿意使用能够解决问题的技术,关注的是技术提供的路径,有助于更快地决策,而没有那么多关于技术本身的讨论,最终技术得到了更快的应用。德国的情况完全不同,每个人都对技术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技术如何与公司匹配。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机会,同时我想强调的是,目前所有在中国的公司都这么做,包括在中国的德国公司。”

目前,他们的业务才刚刚起步,因为工业4.0是德国的说法,现在套用到中国,他们在中国研发,然后回德国运用解决方案,于是再把它推向全世界。“实际上起步阶段相当具有挑战性,因为当你开发出新的产品或提出一种解决方案时,没有人知道克服了多少困难才能真正投入使用,所以我们一开始免费向企业提供软件,试用就会看到收益,企业意识到确实能够解决问题,此后推广的过程会自行加速。我们也在寻找大量的合作伙伴,不仅和我们一起使用解决方案而且真正融入解决方案,和我们共同开发和分享。”

 

德国仍将保持优势

一直以来,德国是低调的领军企业之都、高端工程之都、出口行业之都,拥有技术和图灵机领域的领军企业,出产的汽车经久耐用,对德国的机械工程产品而言,中国是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之一。今年以来,中国实际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出口市场,这引起了德国相关产业的高度重视。

来自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以下称“VDMA”)上海代表处的首席代表Daniel Yoo,认为很难准确地描述工业4.0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从VDMA的角度来看,它是必不可少的系统和网络,即物联网这个词的来源——万物互联,他认为这与通信关系密切,因此电气自动化分会及其成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正是他们生产的组件在机器之间建立了通信。

“由于众所周知的各种项目,如中国制造2025等,中国迫切需要更高端的技术,这会给我们带来机遇,我们在这个方面更多地参与其中,显然也会有中国公司,他们更多的是从中端技术领域升级到高端技术领域。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我认为会有一些技术,德国公司仍然有很好的参与机会,未来也是如此,比如在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领域,或是我刚才提到的电气自动化领域,我认为德国公司肯定会在某些领域保持较长时间的技术优势甚至市场优势,我们现在正处于黄金时期。所以我认为对德国公司来说中国仍然是非常有前景的目标国家,对于工业4.0解决方案供应商来说也是如此。”Daniel 如是说。

前景无限的中国市场

Florian对于Daniel表示认同,他用其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大家中国仍然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市场,“实际上我们就是一家成功的中国公司,区别在于我们是全资德国公司,归根结底,我们是一家德国特色浓厚的公司,但是充分实现了本地化,中国对其所有的倡议都保持畅通的渠道,从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到市场、技术、人才,中国的路径是德国公司可以利用的资源,并由此走向世界而且仍然充分保持德国的特性,只是借助了地方性的方式”。

说到对中国市场的认识,专业从事数字化工作的研究咨询公司IoT ONE的首席执行官Erik Walenza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同时也是创业磨坊加速的主管和美国商会科技创新委员会联合主席。Erik认为中国的市场情况复杂,会有些人对中国持高度悲观或怀疑态度,还有些人期望中国以某种方式,在经济上统领全球。现实是,与任何大规模市场一样,中国在能力和技术方面存在很多不完整和多样性。

他认为工业4.0中国的技术发展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式来细分市场。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包括激励措施和政策支持方面;从创业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了解风险资本的流向;也可以从正在进入中国市场的传统企业来看待这个问题。

中国要成为科技强国,并考虑制造足迹,从政府开始至关重要,近期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关于数字化和工业数字化升级,这些都是真正突出的主题而且存在很多动因。推动发展数字能力,中国为技术开发提供支持,也为技术应用提供支持,因为需要市场来使用这些技术,才能扩大起步阶段的规模。因为技术必须真正得到应用,才能实现获得收益这个目标,因此政府起的作用非常大。

“我们在中国看到很多技术,它们来自多个领域,其中一项与工业4.0相关,是机器人技术,大部分关键部件仍然来自国外,但外形要素有很多创新,比如自主移动机器人,目前在物流市场处于领先,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有些公司可以利用中国的工程、硬件能力和上市速度,建立相关数字解决方案。也许在未来十年,中国将在如今的机器人解决方案领域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成本结构,不断巩固提升,在相应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这也是为什么要从创业的角度去看待中国在工业4.0的技术发展。

从软件的角度来看,Erik认为中国在机器学习方面的创新尚未取得市场领先地位,但仍然非常活跃。另一个在中国迅速发展的领域是服务平台,这种平台商业模式来自初创企业或者成熟的公司,例如三一重工的根云平台,搭建该平台也是为了生产制造,然后销售给供应链伙伴,由此进入了这一领域。

他预计在短期内大多数在中国制造的技术将留在中国,特别是大部分软件。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将在多个领域具有竞争力,不过需要时间创办新公司并进入这一市场。这比进入消费市场更难,“因为建立客户基础信任、销售周期都要长得多,资产寿命也会更长,因此我认为需要更多的时间,中国才能在智能工厂市场拥有全球竞争力”。

德企在中国的瓶颈如何打通

从面向消费者的技术到B2B以及制造技术和解决方案,真正由外国人创立并将中国作为创新平台为全球市场开发产品的初创企业不会太多,这是中国政府经常谈及的一个话题,并试图吸引更多国际人才进入中国,不过过去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新冠疫情让形势更困难了。

Erik表示,或许许多跨国公司想要在中国建立数字中心,因为他们能以两倍的速度推进工作,成本却可能只有欧洲的一半,但考虑到语言障碍等,这仍然是一个挑战,所以没有多少公司真正采取行动。即便政府层面有补贴以及一些好的政策,但从理念到进店销售,还是长路漫漫。

“但据我所知,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来自柏林的德国初创企业协会的Fabian von Heimburg表示,德国的初创公司在B2B领域尝试以生产和销售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但我认为未来可能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必须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第一,你的技术在这里是否有市场;第二,你是否真的想在中国建立实体公司而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进行研发,基本上成为一家由外国创始人经营的中国企业。”Erik如是说。

他认为如果谈论在中国的应用,一切都要从对制造商的教育开始,德国需要中国拥有合适的人才,需要成功案例。因为人们往往会相互借鉴,只有显而易见的成功案例,合理的流程和人员到位,才以便他们能够真正有效地利用技术。

Florian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认为这并不是德国企业或者平台的瓶颈。他认为关键问题是人才。在全世界范围内,如何找到程序员、全栈工程师并且成本合理,这是他们在中国想扩大规模、取得成功需要解决的瓶颈。

代表VDMA的Daniel则认为制造业为了真正实现和落实工业4.0领域的目标需要标准,因此他们现在大力推动全球生产语言(OBCK,主要涉及中心技术等方面),使这一领域正在使用的所有软件都能够进行通信,以完美的语言与对方交流,“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将机器和系统相互连接起来,就不需要谈论工业4.0了”。

论坛的最后,昆山智能工厂的管理合伙人Frank表示,未来昆山的这个智能工厂,将致力于成为一个线下平台或者线上枢纽,通过这个平台将客户、公司和技术供应商聚集在一起,协助解决人才和制造商的教育问题,打造工业4.0的枢纽。

 

点击链接 参与BEYOND 线上大会报名!

http://beyondinvitation.technode.com/beyond-virtual

 

点击链接 获取更多议程!

https://beyondexpo.com/virtual-programs/​

 

BEYOND

参展报名,预购从速,请戳链接提交信息:https://beyondexpo.com/zh-hans/exhibitors/

成为赞助商参与大会,请通过 [email protected] 联系,获取报价信息

限时优惠票已正式发售,请戳链接获取:https://beyondexpo.com/zh-hans/tickets/

媒体通行证申请,请戳链接提交信息https://tickets.technode.com/media-passcn.html

BEYOND 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我们澳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