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往往是后浪推前浪的正在进行时,有了那些年轻头脑迸发而出天马行空的思维花火,才有了那些被科学家和学界相中的课题和下一个划时代的发明。这一点各个国家的科技机构和部门都有共识,而一些引领行业创新的科技企业也秉持着这部分的使命,推出了极具诱惑的奖金和资源让我们看到年轻人的无限可能性,甚至赋能研发为自身培养人才。

以英国的创新之光—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命名的 James Dyson Award ,就是一个企业推动科技前进的力证。据悉,迄今已向 250 多个极具应用前景的发明作品发放了近 100 万英镑的奖金,惠及不少年轻工程师。今年处于全球疫情大流行,该奖项特添对发明家医疗创新层面的重视以适应社会环境的悄然改变。

此前我们报道过,今年的奖项 在全球收到的参赛作品数量创下新高,由戴森创始人亲自遴选诞生的全球获奖者首次达到 3 名,对其中一个以创新生物科技表达患者关怀的登顶作品,首席工程师詹姆斯·戴森这样赞赏称:“我很高兴看到年轻人用优秀的设计、工程和科学来解决世界问题的热情。为此我们开设了针对医学发明的第三个奖项。他们的发明可能会让青光眼测试更广泛、更触手可及,我希望他们后续在开发和医疗审批这些充满挑战性的过程中取得成功。”动点科技记者也是第一时间联系到了这个冠军团队,团队负责人给我们讲述了其中的“创新”缘由和心路。

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鱼柯露、李思和DAVID LEE 发明的 HOPES 家用眼压电子皮肤传感器是一种用于眼压检测的可穿戴式生物医学设备,该设备搭载了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手段,眼压是衡量青光眼患者症状程度的黄金标准,而 HOPES 的操作过程十分便捷,为需要频繁检测眼压的患者提供了无痛无感的流畅体验。患者在 App 上创建个人档案后,可穿戴 HOPES 手套,用装有传感器的手套指尖按压眼睑的中部位置,传感器采用特殊架构,可捕获精度达微秒级的眼部动态压力信息,采集到的信号经机器学习算法处理,实现持续精准的眼压测量。眼压数据将通过蓝牙传输到配对设备或上传至云端供医师远程查阅,其配套应用还可向患者推送历史测量数据,链接到医疗系统,让患者及时获得医疗帮助。

根据记者掌握的数据,202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有八千万,在我国以每年3% 以上的速度增加,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目前临床公认,导致失明的第二大致盲诱因,所以也被称之为“无声的光明窃贼”。一方面是其对人类健康极具威胁性,另一方面青光眼的临床确诊也相对“原始化”。团队负责人告诉动点科技,去医院挂眼科医生判断青光眼的流程一般是24小时全天候的眼压监测。这导致患者需要频繁来回医院,因为它的测量过程繁琐且专业程度较高。

来自该团队的鱼柯露具体介绍道,“测压时候首先要滴麻药,再将探头直接弹射到角膜,或用工具把眼睛撑大(想象你看牙科的场景)践行角膜的监测,过程光是描述就足够让人引起不适。”因此,当这样的经历发生在她父亲身上时,她就想到以此为打戴森设计大奖的项目课题,为更多青光眼患者造福。

该获奖作品命名为HOPES, 人们能利用HOPES在家里无痛地测量眼压,提高生活质量,团队的梦想是有朝一日,团队研究小组的传感器技术能够应用于不同的健康监测应用,如机器人和生物医学设备等。

天遂人愿,虽然这个出自校园的学生组合缺少经验历练,但有了团队年轻敢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优势以及包括导师和来自当地权威眼科主任的合作、鼓励,团队推翻了数个版本,用了8个月的时间将HOPES 从0到1 做了出来。鱼柯露表示,“我们跟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的眼科中心主任Dr. Victor Koh有合作,他作为团队的临床顾问,给予了我们许多专业建议。他会经常跟我们进行线上会议,帮助了解关于青光眼病史和发病趋势。”

这群发明家想到将目前热门话题比如人工智能融合到项目的设计制造中,借此深化大家对科技的认识以及产品的科技含量。

门槛提高了,开发过程也遭遇过波折。团队虽然来自顶尖学府的跨学科背景,材料学和电子工程甚至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知识都运用到了这个课题,但仍旧在开发过程中遭遇过瓶颈,但结果还是一一克服,“把HOPES设计成为一款优雅,轻便的,适合所有人的设备。我们必须与材料、电子和软件合作,使这项技术在各种情况下,尤其是用做家用设备的情况下都能很好地工作;不同眼睛类型的因素也需要考虑进去,如眼皮厚度及其性质。这些因素对我们的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提出了挑战。”

鱼柯露告诉了我们如上开发中的“插曲”,也或许,这种过程和宝贵经历才是比奖金更大的财富和意义。比如通过这次参赛,团队成员共同的一个感受就是——

“让他们能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发明和创造出真正能改变世界的产品。”后续这些小小发明家还将为其中所采用的技术目前正在申请专利。团队估计优化设备后,投入大规模生产情况下售价在100美元。官方将会支持每位获奖者获得 3 万英镑的奖金,用于支持其后期的开发与应用。

对于发明家的定义,不同人都有不同的解答,鱼柯露的观点给了我们另一种启发,她总结道:发明家是一群不惧怕失败,不断打破固有思维,从新角度新思路去看待存在的问题或可能的解决方式。他们不会只局限一个领域,而是结合多领域知识来创造发明。”

当然将一个想法商业化非常困难,希望戴森设计大奖所激发的创新意识照亮更多发明家前行的航路,成为他们通往成功的跳板成为更多年轻人应该崇拜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