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极兔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10月27日,东南亚物流独角兽极兔速递(J&T Express)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1519),其上市公开发售价为每股12港元,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35.28亿港元(暂未行使超额配售)。截至当日收盘,极兔的股价稳定在12港元,持平发售价,并以此使自身市值达到1057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IPO过程中,极兔的国际发售部分获得了1.9倍的超额认购,并且自身也成为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第二大IPO交易以及上市股票市值最高的企业。不过,作为一家备受关注已久的印尼明星企业,极兔所承载的重量远远不止于此——无论是它所经历的发展历程还是为外界带来的期待,由极兔所折射出的剧本显然也是一段足够独特的缩影。

作为极兔的开端,正如上文所提,这是一家“出身于”印尼的物流服务商。但如果从更具象的层面上来看,就像它当下所重点关注的市场中国一样,极兔也是一家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企业。

把时间拨回到2015年。这一年,极兔刚刚在雅加达成立。不过,与其他印尼企业不同,极兔的创始人李杰是一位来自四川的人士。而同样的,与其他创业者不同,在创立这家物流企业之前,李杰并没怎么有过物流业从业经验。取而代之的是,彼时,李杰所拥有的是在OPPO卖了超15年手机的经历,而他也正是因为在OPPO选择出海时才来到了印尼、并因此负责了OPPO在印尼海外业务。而作为之所以选择在这样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开启职业生涯的出发点之一,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极兔CEO Robin Lo对媒体讲到,在印尼销售OPPO手机的过程中,每到高峰时节,受物流影响而导致的缺货问题时常发生,因此,李杰便决定“亲自下场做快递物流”。

当然,作为极兔不断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极兔第三大投资方ATM Capital的创始人屈田曾在《出海时刻》节目中指出,“物流行业有一个理论叫商流决定物流···极兔这家公司是2015年成立的,正好赶上东南亚电商市场的爆发···”彼时,印尼电商势头正盛,Shopee、Lazada、Tokopedia们也正在这里不断探索着自身的边界,而这种电商的快速扩张也就必然会导致当地物流需求的随之提升。自然而然地,在“人和”之外,极兔也逐步步入了它的“天时地利”舞台。

乘着这股电商的火热浪潮,再加上自身对于体系建设方面的深刻理解,在成立仅两年后,极兔便成为了印尼的第二大快递公司,并且在屈田看来,“当时我们研究以后,就认为极兔成为第一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它的创始人来自步步高OPPO体系,而这个体系在东南亚各个国家都做得非常好,所以我们当时判断他拿下印尼以后很快会成为东南亚第一”···再之后,也便是外界所看到的故事——数据指出,2022年间,极兔在东南亚快递市场占据了22.5%的份额、超第二名3倍,成为东南亚包裹量第一的快递商。

但也正如前文所讲到,作为极兔的另一大承载,这家“印尼企业”在中国却也有着足够深刻的轨迹。20年至22年期间,极兔在全球的年包裹量分别为32亿件、105亿件以及146亿件。而引起这种剧烈变化的原因,则是因为极兔在20年选择进入了中国,并在短短三年内从一位快递新面孔一跃成为了我国市场份额第六大的选手、在过去一年间处理了超120亿件的境内包裹。并且在2022年间,极兔在我国市场的收入达到了其“大本营”东南亚的1.72倍(为40.96亿美元)。而作为对比,在2020年,这一数字“仅”为4.79亿美元,规模仅达其在东南亚市场的半数左右。而从这里出发,不难发现中国市场对极兔而言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并且这种“逆向出海”的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历程显然也会包含着足够丰富的情节。

屈田在节目中回忆称,极兔进入中国市场是在2019年下半年决定的。当时,面对国内快递市场的激烈竞争,这在当时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决定。“大家认为这是九死一生,几乎没有成功的机会。”但实际上来看,从这一年开始,由于拼多多、抖音、快手的崛起,中国的电商市场也在发生剧烈变化。淘宝&天猫一度占整个中国电商市场份额的80%到90%左右。然而,在这些快速崛起的新兴平台的“围攻”下,淘宝&天猫的市场份额也开始逐步下降,“当时市场上比较大的快递公司——四通一达都是菜鸟联盟的成员,都接受了阿里的投资。像拼多多、快手、抖音都希望有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平台能进入市场来维持平衡,我们觉得这可能是极兔的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到了2020年,这个来自东南亚的“新人”也就开始了它的“中国快递搅局者”之路。通过简单粗暴的低价策略——在中国最大的快递集散地义务通过对当地的拼多多商家进行运费补贴,积极的抢占着自身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并因这种策略一度传出“因为极兔,中国快递行业第一次出现了以角为单位的价格”的说法。

这种策略的效果自然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我方记者指出,在短短十个月内,极兔便突破了2000万的日单量大关,成长速度约为国内同行的20多倍。当然,这种烧钱做法的背后也必然会造成亏损的产生——2020年至2022年间,极兔平均每单毛亏损为0.28美元、0.15美元和0.06美元。正如极兔在招股书中所指出,2020和2021年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6.64亿美元、-61.92亿美元,净亏损主要是由于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其跨境业务···

而伴随着极兔低价策略的疯狂搅局,促使极兔在中国市场突飞猛进的因素也离不开其大肆收购布局以及拼多多在当时的“兴起”。其中,极兔分别在21年和22年以68亿元收购了百世集团在中国的快递业务百世快递以及以11.83亿元收购了顺丰旗下的丰网速运。在拼多多方面,2020年和2021年两年间,按中国区收入计算,拼多多贡献的收入分别占据极兔中国的51.9%和78.7%(22年下降至30%)——作为背景,2021年,年拼多多营收达近940亿元,同比增长58%,其年活跃买家数达8.687亿,同比增长10%。

一路走来。极兔认为,其成功可以归结于科技创新——将领先的科技引入东南亚市场,由此快速扩张了网络。在中国市场,面临来自同业激烈的竞争,在创新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强劲增长、夺得了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但结合极兔自身的发展历程,却也不难看出这家东南亚物流企业的发展轨迹中也蕴含了中国和东南亚两地互联网产业的某种来自于时代的特殊烙印,而这似乎也正如极兔在招股书中所言,“东南亚、中国以及我们经营所在的新市场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增长机会···”

封面来源:极兔速递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