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初创领域融资表现在今年明显回落。
根据Gobi Partners在《Philippine Startup Ecosystem Report 2025: The Next Wave of Innovation》中披露的数据,2025年期间,菲律宾初创企业全年总融资额同比下降32%,交易数量较2024年减少54%。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创业者的关注重点正从高速扩张转向盈利能力、运营纪律与可持续增长模式,这一变化也正成为该生态调整的起点。
不过,报告也表示,本轮降温并非完全由全球流动性收缩造成。来自菲律宾本地的治理缺口、商业透明度不足以及近期出现的腐败事件,都在削弱境内外投资者的信心,使早期与成长期企业的融资承压。报告因此提出了一些政策方向,包括通过绿色通道降低合规成本、以制度性安排提升治理透明度,以及对在可持续发展和ESG实践方面表现良好的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财政激励,以提升制度可信度并带动资本回流。
而尽管面临压力,当前,菲律宾初创生态内部仍展现出一定韧性。据悉,初创企业目前为该国贡献近3%的名义GDP,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相关创业活动也持续从大马尼拉区向宿务、达沃、伊洛伊洛和卡加延德奥罗等城市扩散。由于多数企业仍处于早期阶段并高度依赖私人资本,若公共支持和规模化融资工具进一步落地,其在国家增长与就业层面的推动作用仍有放大空间。
另一方面,报告也写到,在发展轨迹方面,菲律宾创新生态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早期的Early Builders(2010–2014)、后疫情时期在市场回调中展现韧性的Resilient Builders,以及正在形成的“Intelligent Era”(智能时代)——其中,“智能时代”以AI采用、自动化应用和智能数据使用为特征,并已在金融科技、物流、健康科技、创意产业以及BPO/知识服务等行业中显现影响。
体现在具体方面,金融科技在账户覆盖率提升的带动下,储蓄、微型保险与信贷产品的数字化交叉销售有所增加;物流与医疗行业借助AI预测、诊断及流程工具改善效率与服务可及性;创意产业凭借生成式技术和数据驱动分发扩大内容触达和变现路径;而BPO与知识服务正向AI辅助的技能升级方向发展,从传统流程型岗位逐步迈向更高价值的知识型服务。多项趋势叠加,使人才体系、政策安排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协调显得愈发关键。
基于这些变化,报告进一步提出,需要从国家层面推进技能再培训、人才管线建设以及政策节奏与产业需求的对齐,以确保菲律宾在快速演进的区域数字经济中保持竞争力。同时,生态内多方的合作程度,也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菲律宾在东南亚科技生态中的位置。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创新仍然是推动区域增长的重要动力,而菲律宾在人才、韧性与创造力方面具备进一步参与下一阶段创新浪潮的基础。菲律宾如今处在关键节点,关于政策方向、资本配置与人才投入的选择,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其在区域数字化转型中的位置,是迈向领先,还是在竞争中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