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问题——尤其是近视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严峻。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我国近视人口已高达7亿人。这其中既包含了青少年的近视率居高不下,在成年人群之间,这种症状也在不断增加。于此,眼镜和隐形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方式,但并不是所有人的理想选择。对于希望彻底“摘掉眼镜”的人来说,近视手术成为了另一条路径。

目前,LASIK激光手术是应用最广的方式。它通过激光切削角膜,让角膜曲率更适合聚焦光线,从而改善视觉清晰度。数十年来,LASIK被认为是相对安全和成熟的,但本质上它仍是一种“切割式”手术:角膜组织被永久削去一部分,可能带来干眼、眩光等副作用,也会降低角膜本身的稳定性。

最近,一些新的尝试正在引起外界关注。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叫做“电机械重塑(EMR)”的方法,旨在不切开角膜的情况下,直接改变角膜的形态。据介绍,EMR的做法是在角膜表面放置一枚铂制的“隐形眼镜”电极,施加轻微电流,让角膜内部的酸碱环境发生短暂改变。角膜里的胶原纤维因此松动,组织变得柔软可塑;当环境恢复正常时,新的形态就被固定下来。研究人员形容,这更像是一种“塑形”,而不是“切割”。

在实验中,他们把电极模具覆盖在兔眼角膜上,处理时间大约一分钟,与LASIK相当。但不同的是,EMR没有切口,也不需要昂贵的激光设备。研究团队在12只兔眼上进行了实验,其中10只是模拟的“近视眼”。结果显示,所有样本的聚焦能力都得到了改善,相当于近视被矫正。进一步检测还发现,角膜细胞在处理过程中保持存活,没有明显损伤。而且,在一些实验中,EMR甚至改善了因化学损伤导致的角膜混浊,而这种情况在目前往往需要角膜移植来解决。

与LASIK相比,EMR的优势在于过程更简化、成本更低,而且理论上具有可逆性。但研究人员也强调,这项研究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目前的成果仅限于离体动物眼球。接下来,团队需要在活体动物身上进行更复杂的验证,探索它是否能应用于近视、远视和散光等不同情况。资金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影响后续的研究进展。

尽管前路仍然漫长,这种“电流塑形”的方式仍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对于庞大的近视人群而言,如果有一天它能够走向临床,或许近视手术真的可以告别“切角膜”的不可逆时代。正如研究者所说:“这条路还很长,但一旦走通,它可能改变我们对角膜手术的认知。”

封面来源:David Travis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