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夏天,摩根大通以1.75亿美元收购一家名为Frank的大学助学金平台。对这家知名银行机构而言,这笔交易意味着进入高校金融服务市场的捷径;对年仅29岁的创始人查莉·贾维斯(Charlie Javice)而言,这正是一场耀眼时刻——她手握资金,身披光环,登上了《福布斯》“30 Under 30”榜单,被称作“金融科技新星”。

但四年后,同样的名字也出现在了法庭判决书上。

本周一(也就是昨天),纽约曼哈顿联邦法院判处贾维斯85个月监禁。她曾虚构了数百万不存在的用户,将摩根大通引向一个看似繁荣、实则空洞的数字幻象。而这也是一个让人不那么陌生的(美国)创业案例:起点是理想,高潮是资本追捧,结局是关于欺诈和崩塌的现实回应。

Frank的诞生并非偶然。美国大学生在申请经济援助时,必须填写名为FAFSA的联邦助学金申请表。这是一份多达百余道问题的冗长文书,涉及家庭收入、资产细节、税务记录、子女数量、学业规划等,信息散落在报税表、学校文件和个人证明里。

很多家庭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无从下手,往往要在文书和会计材料中反复翻找,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审批失败。对缺乏指导的低收入群体而言,这几乎是一道制度门槛。Frank的切入点正是承诺通过软件自动化与引导,帮助学生在数小时内完成原本可能耗时数周的申请。

Frank的官网界面(来自Internet Archive的页面存档,原网页现已无法打开),现在看来,the smart way的这句标语似乎有点刺眼。

Frank的设想显然相当具有现实意义,也因此获得了资本和市场的青睐。但当资本的聚光灯照射过来时,贾维斯也显然觉得“真实”还不足以支撑想象。

到2021年,Frank对外宣称用户已超过426万,这个数字成为摩根大通决定出手的关键。银行急于在高校市场建立入口,担心竞争对手捷足先登,于是以极快的节奏完成收购,尽职调查的环节变得流于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摩根大通的选择是:去相信一组“完美得过头”的数字。

随后,为了让这个故事看上去更圆满,贾维斯先要求公司工程总监制造“合成用户”数据库,当工程师犹豫时,她半开玩笑地提醒:“我们可不想最后穿上橘色囚服(也就是坐牢)。”工程师拒绝后,她转而雇佣外部数据专家,生成425万条虚构的用户记录。与此同时,她还花费10.5万美元从数据经纪商购入约450万名学生的信息,因字段不全又继续补购,再拼接成所谓的“核心用户群”。这些数据甚至通过第三方公司提交给摩根大通审核。最终,银行得到的并不是一份真实的客户名单,而是一堆低价买来的数据库碎片。

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2022年底,摩根大通向约40万名所谓用户群发邮件,结果超过七成被退回。银行发现,自己耗资收购的并不是“数百万年轻客户的未来”,而是一处虚拟的废墟。CEO杰米·戴蒙不得不承认,收购Frank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2023年4月,贾维斯在新泽西被捕。起诉书显示,她通过虚构数据在交易中非法获利超过4500万美元,其中包括2100万美元的套现金额和未来2000万美元的留任奖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提起民事诉讼,指控她在出售过程中蓄意误导。于此,在检方看来,摩根大通掏出1.75亿美元,得到的不是未来,而是一堆用数据伪装出来的假象。

案件在今年3月进入审理。辩护律师试图描绘另一种叙事——这是一个28岁的年轻创始人,在收购谈判中孤身面对全球最大银行三百名投行人士的弱势一方。他坚持称Frank的服务是真实存在的,不同于Theranos那种“根本没有产品”的骗局。但六周的庭审里,陪审团听取了邮件、数据和证人证言,确认了另一种事实:她的确有一个产品,但更大的驱动力来自编造的数据和贪婪的动机。

在昨天的宣判中,贾维斯对法庭表示,自己一直被挥之不去的阴影缠绕——在她的错误之下,一个本应具有深意的设想转而成为了一件臭名昭著的事情。法官阿尔文·赫勒斯坦则冷峻回应:“我惩罚的是她的行为,而不是摩根大通的愚蠢。”

他指出,银行在尽职调查中的疏漏同样值得反思,却更强调白领犯罪需要严惩以起到震慑作用。最终,贾维斯被判85个月监禁,附带3年监督释放,并需追缴2236万美元非法所得,与同伙Olivier Amar连带向摩根大通赔偿约2.875亿美元。她当庭表示将上诉,法官允许其在上诉期间保释在外。

值得一提的是,检方也出示了一条来自2022年的短信。在短信中,贾维斯曾嘲笑Theranos创始人伊丽莎白·霍姆斯获刑11年“太荒唐”。如今,她自己站在被告席上,成为同样的注脚。检方代表强调,这起案件应当成为对创业者的警告:“把贪婪置于法律之上者,终将为此付出代价。”

贾维斯案并非孤立,这样的剧本已经发生太多太多。Theranos曾以“几滴血检测数百种疾病”的神话吸引7亿美元融资,最终轰然倒塌;电动车初创公司Nikola靠一段“下坡滑行”的视频撑起300亿美元市值,创始人也因欺诈被判入狱。

这些故事的逻辑几乎一致:一个真实的痛点被放大成神话——资本蜂拥而至——被发现数据与事实是虚假堆砌——最后在调查与审判中轰然坍塌。并且结局也几乎全然相似:在这些前车之鉴下,风投似乎依旧没有建立足够的免疫力,哪怕这些机构早已久经历练。

最后的最后,正如我们所见,在这场关于求索的过程中,摩根大通失去了1.75亿美元,也失去了应有的谨慎;贾维斯失去了自由,更失去了声誉。而更现实的后果是,数百万学生的个人信息在过程中被低价买卖,隐私与数据滥用的风险难以计量。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一些其它的影响,比如,公众对金融科技的信任再次被消耗殆尽。

查莉·贾维斯的陨落,击碎了一个关于“金融科技新星”的神话,但也在迫使投资者和创业者再度思考:创业的本质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