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已成为新加坡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根据新加坡信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2024年期间,新加坡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281亿新元(约7449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增加约120亿新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6%。相应的,这一比例在2019年仅为14.9%。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这一趋势的主要推力,报告称,超过三分之二的数字经济产出来自非信息通信(I&C)行业——其中,金融&保险、批发贸易以及制造业贡献最大。报告强调,数字化进程正让当地传统产业在整体增长中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以此出发,报告也进一步指出,现阶段,新加坡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也在持续加快。过去一年中,超95%的企业采用了至少一项数字解决方案,平均覆盖2.3个领域(高于前一年的2个)。根据IMDA推出的行业数字化计划(IDP),有97%的中小企业已实施至少一项行业专属方案,较一年前的85%明显上升。
报告也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AI)是其中最具推动力的因素。2024年,当地中小企业的AI采用率从4.2%升至14.5%,大型企业从44%增至62.5%。而在生产力解决方案补助计划(PSG)的支持下,应用AI的企业平均节约成本52%,部署AI驱动网络安全方案的节约幅度达到71%。
企业使用AI的方式也更加多样。据介绍,中小企业平均在三个业务功能中部署AI,大型企业平均达到五个,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客户服务与财务会计等环节。此外,有近八成企业使用了通用生成式AI工具、超过一半已采用行业专属方案、另有44%开发了自有系统。
在就业结构的变化层面,新加坡科技从业者人数从2023年的20.83万增至2024年的21.4万,增量主要来自非科技行业。AI与数据、网络安全相关岗位增长最快,科技人才月薪中位数达到 7950新元(约4.6万元人民币),显著高于本地居民整体中位薪资 4860新元(约2.8万元人民币)。
而伴随着这一变化,当地对技术能力的需求也在同步调整。Python与SQL等编程语言依然是企业的基础需求,但云计算、数据架构与可扩展基础设施的技能需求增长明显,而传统网页开发的重要性则在下降。
另一方面,报告表示,AI的应用已从企业系统延伸至个人工作。IMDA的调查显示,约74%的职场人士在工作中使用了AI工具,多数人每周多次甚至每日使用(作为用途,AI最常被用于创意构思、文字编辑与行政处理)。85%的用户认为AI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质量,近半数认为它增强了创造力,三分之一表示AI带来了新的学习机会。
此外,在职场领域,报告也发现,企业正在为员工提供更系统化的AI支持。七成员工表示所在公司提供了相关培训(62%)、付费工具(42%)或使用规范(30%)。AI的使用正从个体行为转向组织协同。
最后,IMDA也展望道,未来,机构将继续支持企业、产业与人才在数字化与AI应用方面的发展,并在具身AI、Agentic AI及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深化投入,以推动新加坡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持续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