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老笑话所说,VC就像Martini,一杯不错,两杯很棒,第三杯就有点头疼。最近看到一些有5个甚至更多VC参与的融资案例,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都不禁会心一笑,因为我的第一家公司首轮融资就来了5个投资人,等到卖掉的时候就更多了。开办第二家公司的时候我就只找了一个投资人。当然,投资人数量这个问题没有绝对正确或错误的答案,我提供的是一个思考框架,希望你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多”的风险

我知道你们在清单上列出了很多家风投机构,你们可能会有像我在1999年那样的想法:围坐在圆桌边的聪明人越多,明智的建议越多,公司的知名度也会越大。而且,你希望他们都至少能够拿出资本的九牛一毛来投资。

这一切是真的,但世界上这么美好的事情不可能毫无代价:

比如,你有五个投资人,融资后每个都拿到5%的份额。情理上如果你做的足够好,他们都有可能参与下一轮。问题是缺少激励,没有一个VC会对只占5%份额的创业公司抱很大希望,你也没法给出多好的回报。

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投资,而不是干脆等到下一轮呢?或许是希望能让自己的品牌与一个热门企业联系起来,或许是想跟其他投资机构共事,或许认为能够花很小代价来了解你所在的市场——投身其中一直是研究产业的易行办法。理由比较扯,但确实发生了。

我们设想一个比较糟糕但大多数公司都会遇到的情景:你没有达到目标,市场表现很差或者被竞争对手赶超,融资变得艰难。但5家投资人没有一个会来帮助你度过艰难时期:激励不够。

首先,他们不认为这是自己的事业,他们能振振有词地告诉别人:“唉,我们只是小股东,对那些问题没办法。”其次,在艰难时期,他们同时也在考虑投资的其他企业,毫无疑问他们会把更多时间和精力分配到已经砸了更多钱或占有更大份额的公司。当然,如果你成为像Zynga这样的公司,这五家都会帮你。但实际上,有多少创业公司能够不先在路上摔一个大跟头就成为下一个Zynga?

假设你处于一个非常热门的市场,五家VC至少有一部分在争取能在下一轮融资中占到大份额。一般除了自己出局等极端情况,你不可能把3家都从5%变成20%。于是,还没有引进新的投资人,内部就已经在分配上开始争斗了。

多有多的好处,也有缺点。如果你打算创业而且计划融资,我强烈推荐那些不打算在A轮之后投入多少钱的小基金VC。

注意我举的例子是一轮融资有5家VC参与,每家VC都有着不同的信息、出价与风险偏好,实际情况可能是一个五年的周期才有5家VC,上市或被收购时就剩下一家。

“少”的陷阱

很普遍的情况是:一轮融资只找一个VC。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部分VC有20%份额的门槛。找他们会大幅稀释你自己的份额,因此要提前确定自己对他们已经非常了解。我一直鼓励创业者多做参考货比三家。对这一点,我曾近写到过一些建议

只找一个VC有着非常明显的缺陷,他们有时并不支持所投项目:

1. 最常见的情况是谈成交易的伙伴离开。VC口头上自然说他会支持你,不过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很可能马上保持距离撇清干系。

2. 你找到的VC可能已经到了他们基金的末期,如果遇上困难,他们或许没有实力支持。

3. VC可能只是因为你对公司的方向与战略,或者如何处理复杂问题有不同想法就对你失去信心。

我亲自看到过很多VC决定不再支持已经投资的企业,比如在网络视频的第一波热潮中,很多VC就毙掉项目或削减投资。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当你陷入困境而只拥有一位投资人,解决办法是从外界找寻新的投资人。而这在你现有VC不再支持的情况下是加倍地困难,因为他们对其他VC不会说什么好话。

尽管如此,我还是需要强调的是:大多数交易都只有一家VC参与。

最佳方案:找两家VC

我认为最好的融资是找两家VC组团。如果处理得当,你能享受“多”的好处又能免掉上述弊病。这种情况最大的问题是平衡好两家,VC一般希望能占到25%到33%的份额。他们认为这个数字对于一个能努力7到10年的事业比较合适。

因此如果你打算找两家VC,就需要比较痛苦地稀释掉40%。如果算上留给公司的15-20%,创始人一轮融资之后就只剩下可怜的40%,这对于1位创始人来说还不算太糟,但是如果是4位联合创始人,不算后面的三轮融资,每位就只有10%,而且你们还需要打拼7到10年。

有些VC并不总是固守于“20%或以上”的原则,我建议你们主动去找,他们相对于其他VC也一般是更好的事业伙伴。比如我合作过的True Ventures, First Round Capital, Greycroft, Rincon Ventures 等等。还有一些微风投或者说超级天使也可以考虑。

推荐的最简单配置是:领投占20-25%,跟投7.5-15%;两个领投各自15-17%。

参考原则

1. 必须有个领投

没有领投,等于没人会在困难时期投入支持,没人领导其他VC一起行动……一般而言化解冲突都需要领投,不光是为了度过艰难时期。如果你选择了上述“多”方案,可以把出让给风投的份额中的一半分配给其中一位,其他四位各10%。

2. 阶段要合适

如果你在A轮要融200万美金,就需要领投是个10亿美金规模的基金。如果是B轮1000万美金,就需要领投规模在一亿美金。最好能够弄清他们能为你配置多少资源和对于困难时期如何做出支持的计划。

3. 了解风投实力
任何一种情况下,了解VC在他们基金中所处位置都是有益的。第一次见面问这种问题自然不合适,但最终还是得委婉地提出来:基金何时建立,多大规模,多少已经分配,准备什么时候筹集下一笔,保留策略是什么等等。最好能与其他公司互通消息以确认。

4. 别理搞小动作的VC

我常常看到在融资中手腕粗豪的VC,他们一开始就为控制的份额施展手段,赶走某些投资人或天使。我经常给出这样的建议:如果风投在最中意你们的时刻都不能表现得“优雅”一些,等到艰难时期又会如何?最后收获回报的时候呢?那些在好时期就已经是混蛋的人到了坏时期会不可理喻的。

5. 与局外人保持距离 就算他可能参加下一轮融资

就像俗语所说的,伟大的篱笆,才有伟大的邻居。即使是一个你们双方都非常希望它在下一轮融资中领投的VC,也最好保持距离。我的观点是:与局外人保持距离才能与身边的人拉近距离、良好合作。不要用“该来的还没来”伤害已经来的人。

6. 为愿意追加投资的天使保留空间

如果有四到五位愿意投资5到7.5万美金的投资人,为什么把这些聪明人拒之门外呢?他们不计划将来争取更多份额,不追求%数字,他们不是疯子,都是很酷的人。

如果有意投资的新VC是天使或小型投资,比如Founder Collective, Felicis Ventures, SV Angel或其他类似机构,请参照上面的第四条。

[本文由Wein编译自Both Sides of The Table。原文作者是曾经的创业者、现在职业是VC的Mark Su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