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连线》杂志创始主编Kevin Kelly来到北京,与国内的互联网巨头腾讯CEO马化腾对话,共同讨论科技的未来。一位是知识思想界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另一位则是商业前沿的巨头,二者的思想碰撞必然会得出许多有趣的结果,内容涵盖了科技的破坏性,对人性的影响,以及未来互联网的新平台等等。
Kelly一直是科技的护拥者。作为美国科技类月刊《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他终身致力于将“科技改变生活”的这一信仰传递与大众。在一定程度上,他已经做到了,我们现在很难想象一个没有iPad的世界,科技所带来的产品或娱乐已经成为我们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Kelly也被称为是“预言家”,预言了互联网与我们的未来。用Bill Clinton的观点,这得看你怎么定义预言家这个词语了。预言家究竟是可以一直正确地预见所有的一切,还是只是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预见部分未来?如果按照前者的标准,那可能没有人能够成为预言家了,所以我们不得不降低标准了。
于是,我们可以忽略Kelly过去的一些错误的预言。比如,他曾经预测“到2020年,美国家庭的平均年收入将达到15万美元,中产阶级家庭将拥有他们自己的私人厨师,而道琼斯指数将由5万上涨至10万。”这些预言听起来就有些荒谬,在此亦不加赘述了。
但我们必须看到这番话,是Kelly早在1999年的9月所说的,那时正是互联网泡沫破碎之前,任何人在那个时候说出过于乐观的话都不足为奇。
对于那些大胆的猜测,Kelly总能给出合理的解释,他说“在人类历史上有多少次,整个世界都由信息所连结?数字技术创造出了多少前所未有的商务方式与渠道?又有多少资金被转化成了各种形式的投资工具?”
即使我们都承认Kelly所取得的成就,但仍然需指出他的话语中存在着致命的错误,我们不能对科技抱有毫无条件的崇拜,也不能对任何“灵丹妙药”抱以崇拜。
不同于占卜师们模棱两可、捉摸不透的预言诗,Kelly向来都以准确、清晰的文章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也使得这些观点显得更引人注目。对于自己的信仰和崇拜,他一向都很坚持,容不得任何质疑或改变。科技既是破坏性的,又是优越性的,它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而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Kelly的观点又再次被证实是错误的,至少在最近看来。比如纽约时报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显示“用计算机记录的电子病历,并不会降低医疗费用,并会助长医生更频繁地选择更昂贵的药物。”
很明显,目前看来,科技并没有给医疗保健带来更多的改善。事实上,也正是这一领域让Kelly深陷麻烦。传统的利益集团并不相信科技对医疗有帮助作用,而这一团体并不可小觑,此外,医疗系统自身就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
在所有复杂的体系中,事情并不如想象中一样简单。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学者Edmund Burke指出,任何行动的结果常常会是意料之外的,所以事物经常以曲折的方式进行,而不是直线式的发展方式。
George Soros曾经在著作中提出他的反射理论,即想法会改变事物的发展,而事物的发展又会反过来改变想法。因此,我们很难真正去预见未来,因为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影响它,并改变了它的发展趋势。
作家Nassim Taleb曾经阐释过在日常生活中随机性的重要性。如果加夫里洛•普林齐普没有开枪射杀斐迪南大公,也许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爆发,这就打破了如《大幻觉》此类预言书中的预测(该书曾经在1909年预言工业化国家,因为灾难性的经济问题,而不会爆发战争)。
那么,我们的结论是什么?Kevin Kelly的确正确地预言了一段时间内的科技世界,但我们依然需要冷静地看待这些观点。科技一直在向前发展,但它的发展轨迹却不是既定的。对于任何事物都是一样, Robbie Burns的诗句写道“不管是人是鼠,即使最如意的安排设计,结局也往往会出其不意”。对于未来我们只能以顺其自然的态度来看待。最大的幻觉应该就是人们以为自己能够看到未来。
(本文由动点科技特邀作者Yang Wang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