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DSC

在动点科技上海智能硬件大会上,我们和GGV副总裁吴陈尧做了一个对话,探讨了关于硬件和投资的诸多话题。干货不少,在此分享。

做产品要“十项全能”,做技术要有前瞻性

硬件创业主要分产品和技术两大类。

产品主要是指消费电子以及相关,基本上可以拆分为几个环节,传感器、算法、工业设计、渠道和服务五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要做得有特色,或者能说服投资人你的团队有能力把每个环节做好,至少在一到两个环节有特色。要求有点高,但是对硬件创业来说确实需要如此。

另一类是技术创业或者2B的公司,比如BI、AI、机器人、无人机等等领域,确实是代表着未来。这样对技术的前瞻性要求比较高,尤其不能是一个过渡性的解决方案。比如在DVD时代,蓝光的DVD非常火,但是之后很快家庭娱乐的核心变成流媒体和视频,它的物理存储的介质完全不依赖DVD了,蓝光技术就变成了昨日黄花。

做手环?难!

目前可穿戴是智能硬件中最热的,手环又是可穿戴中最热的,聚集的大量的公司,竞争激烈。但其实手环市场并不好做,主要两点考虑:

一是手环属于可穿戴设备,为了满足可穿戴,在设计上会有很多限制,比如功耗、材料、重量、连接方式、外形等等,如果是给孕妇、婴幼儿或疾病检测用,会有更严格的要求。跟智能家居或者其他作用于环境的智能硬件相比,可穿戴设备设计限制太多,尤其是功耗。不单单是创业者自己的技术可以解决,更多需要依赖整个产业链完善,价格的下降等。

二是后端服务。现在很多用户,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要买一个手环。核心问题在于手环怎么样能给用户产生真正的价值,这个价值存在于否,是消费者说了算。比如通过社交,让健身教练或营养师给健身的动力,或者把效果传播出去来激励自己训练等等之类。目前更多的是,想运动的人自然会运动,不想运动的人也不会因为戴上个手环而开始运动。

营销,请效仿小米模式

营销,说得具体一点,包括了价格、销售渠道和品牌,这个环节是国内的很多创业者比较薄弱的地方,众筹的网站很难说是一个销售的渠道,还是说建立口碑,以及让VC知道你的地方。当要面向更广大消费者的时候,必须要回答:你用什么样的方式,用什么样的价格,用什么样的佣金折扣,用什么样的品牌来出现。

一些人喜欢线下分销的模式,比如礼品的渠道,这样的渠道比较成熟,出货量也大,但是在创业者和VC来说,更好的是一种直销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小米模式。

小米模式的精髓是吸引所有用户在官网购买。这样的好处是你可以建立和用户的直接沟通,用户是你的;另一个好处是,官网上还可以去卖配件,和其他的延伸产品,如果你做开放平台的话,还可以允许第三方的产品在这里卖。相比之下,直销是一种更为全面和更有远见的一种销售渠道的选择。

产品,要学会用给用户惊喜的方式

创业者在一开始不要太贪心,具体表现是在产品中叠加很多的功能,并且在营销上不断的宣传。

如果给了用户一份承诺,用户因此而购买,当不能实现或不能很好的实现时,用户一定会抱怨。比如手环厂商,宣称支持多种运动模式,游泳或骑车等都能很好的识别和监测。实际上这背后是靠算法来解决,未必每个算法都很精准。再比如一些做宠物市场的,宣称可以监测宠物的运动、健康、发情等,当用户因此忽略一些疾病的警报或错误的报警,对用户伤害非常大,需要很大的代价去抚平。

倒不如刚开始在营销上把产品的功能说得比较简单,在算法上给用户带来惊喜,比如当他游泳的时候,发现能够精准的识别出游泳模式,并计算消耗能量,这对产品来说是一种正向的主动传播。

团队,有胸怀不容易

GGV曾投资过一家做高尔夫棒球网球球杆监测的项目,最适合它的销售市场是在美国。但是这个团队的创始人是个中国人,在清华毕业在微软工作,作为中国人其实很难去了解市场需求,更好的做运营。后来创始人在美国找到一个老美,在美国建立办公室,请他做CEO,让出一些股份,把自己变成CTO,中国的团队开始学习英文,开始习惯夜间工作等等。

不是每个创始人都有这样的胸怀,但是如果你做了,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上述公司的产品现在已经进入了苹果线下商店,也签下了很多很多美国高尔夫球和网球的明星做代言。其实每个创始人都应该去找自己的弱点,寻找能和你一起来做事的人,而且要找比自己强的人。如果想改变世界的话,是CEO还是CTO其实并不重要。

融资,提前规划很重要

不是每个团队都能像小米那样,有正的现金流来运转。要生产要下订单,如果有渠道的话,可能要压货,资金压力一定是硬件创业团队要考虑的。也不像互联网公司,没钱就可以把烧钱的节奏控制一下。

硬件公司一定要提早筹划,一般从开始融资到钱到账往往需要半年的时间。这个时候,如果你扩大规模,上新的产品,招人,营销,如果缺钱或者你的竞争对手不缺钱的话,会非常被动。

在具体融资方式上,不一定是股权融资,像硅谷银行等一些机构,也会提供流动资金借款,有时候可能是一种更好的办法。但不管是股权还是债权,提前筹划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