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37_603430_672391

如果灾难在一瞬间来临,在你直面灾难,生命将尽的时候,你会说一句什么样的话作为遗言呢?

我曾经有过很多猜想。小时候,我伴随着黄继光和赖宁的课文长大,我知道他们都会走马灯一样想想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也许是父母兄弟,也许是心爱的异性,也许是要把什么东西上交国家。直到去年5月份我才有了答案。

那时我在纽约参加TechCrunch Disrupt大会,到纽约的第一天晚上,入住完酒店之后我们就出去溜达,到了华盛顿广场公园,那是因为驻站的街头艺人的精彩表演而闻名的地方。表演都很精彩,在我看完的时候脑袋里还回味着那段精彩的表演,却忘记了目前正是红灯,我正处在闯红灯的位置上。

当时,我要过的那个街道,也就是华盛顿广场街只有几米宽,顶多可以说是一条窄巷子,但是必须严格地遵守交通灯,因为会有穿行的很快的自行车——这也是为什么在那边骑自行车要戴头盔,他们骑行速度就像运动员那么快。正当我分神走到道路中间的时候,一辆自行车飞驰而过,跟我的鼻尖可能也就只有几厘米的距离。如果撞上了可能会把我当场撞飞。

2015-08-14_7-12-15

来源:Google Maps

我记得车手是穿着一件白色的衣服,在我眼前就是一道白光闪过。当时下意识的凶多吉少,脑袋跟着白光一起也是一片空白,只是嘴里蹦出了很清晰的两个字:我操。

啊,如果我在那时候遭遇不测,这就应该是我的遗言了。真是可笑,并没有分割自己的财产,并没有记起什么可爱可亲的脸孔,并没有交足党费。只是对眼前景象小小地感叹了一下而已。

昨天早上,当我打开朋友圈,微博,新闻客户端,我又看到了灾难来临时的画面,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来得更加真切。那是因为,在小爆炸之后不到30秒,一次更加剧烈的爆炸降临,被忠实的记录下来。在这些不同拍摄者的视角当中,他们都拿着手机在窗户的内侧观看,然后第二声爆炸响起,冲击波使得他们自己眼前的门窗碎裂开来,而大多数的录像都到此为止。

在玻璃碎开的那一刻,女的高声尖叫,男的呢?——蹦出了跟我当时相同的两个字。

就像有人说,被刀捅以后不会像武侠剧里面“啊啊”乱叫,而只是闷哼一声一样,当威胁真正来临的时候,你只会来得及感叹威胁本身——这也是我几乎用生命学来的一课。比起有时间走马灯一下的人,这当然很无聊,可这是事实。

灾难来临,大多数人都不会有什么心理准备,也只可能把它当做一个或惊险或有趣的自拍素材,很多人拿着手机拍就是为了接下来能够传到朋友圈里。他们始终不会感觉到自己是这起悲剧的主角。相比起来,更重要的没准是手机本身。

2015年6月29日-7月13日,摩托罗拉委托KRC Research进行了一次在线调查,针对印度、中国、西班牙、美国、巴西、英国、墨西哥七国民众调查智能手机使用习惯,结果显示,如果家中起火,人们首先抢救出来的物品其中一件就会是手机。这一比例全球为54%,中国更高达65%,仅次于印度的68%。

2015-08-14_7-09-26

来源:摩托罗拉官方博客

尽管客观上手机确实能报平安,你所拍摄的那些视频也都有机会通过社交网络流传出去,成为对这起事件的真实记录;不过这些人抢救手机,那可是在即使知道已经处在很危险的环境当中,自己去取可能会付出生命的时候,还得重返火场把它取出来。这时手机就不仅仅是救命的工具了,主要是为了里面存的那些视频和游戏,能够让自己消遣一下。这消遣的意义都大过了抢救证件、财产,或者是家人的照片。

所以,当你遭遇灾难的瞬间,你也许还是拿着手机,你的目的是先拍下当前的情景传上网,然后扫一下新闻,也许会同时看到发生在另一处的别人的灾难——天津爆炸当天,陕西省山阳县发生了严重的山体滑坡,目前有65人失踪,包括两个三口之家。

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身心都不是为了每天应对灾难事件准备的。真正为防灾作出完全准备的国家,也许就只有日本。岛国人民时刻生活在危机来临前的恐惧之中。每年他们都认认真真地进行防灾演习,他们的文化当中,也把那种随用随弃的生活方式发挥到淋漓尽致,因为自己时刻可能会颠沛流离之中,所以应急的东西要备好,对自己来说没什么大用处的东西,要早点抛弃掉。然而所有不是在这个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人,不管是想学习防灾经验,还是想学习生活思维,都只是学到了皮毛而已,并且将之异化为名为“侘寂”和“断舍离”的美学。

中国很大,人很多,坏事其实每天都在发生。但这综合起来比日本多得多的灾祸,被分摊到更多数量的人头上,就每个个体而言,我们亲身经历的坏事反倒没有那么多。我们都是通过媒介,通过社交网络来知道这些灾难的,所以我们在进行什么样的防灾演习呢?——其实是一次又一次在做“怎样在灾难来临时做一个好网民”的演习。

每一次灾难过后我们的反应都是如出一辙的,你看到无数的蜡烛和拍在一起的双手,不由得感谢QQ和苹果发明了表情图标和emoji。而且大家表现的越来越乖了,原先是不分青红皂白点一片蜡烛,现在多少学会了人还没有完全死光的时候,不要点蜡烛,先做一个拍手的动作。导致这一次拍手动作刷了整个微博和朋友圈。

657090060952202331

有些人想出了一种奇葩的警告说,这个拍手的emoji,其实不是“祈福”,而是两个人庆祝胜利时互相击掌——“High Five”。然而其实这也是一个谣言,这个表情的含义确是宗教含义上的“祈祷”无误。所以这种谣言颇有以毒攻毒之效。

也许你早就已经对于自己的时间线内,永远会出现这种拍手祈福党感到厌烦不已。然而如果考虑到我们中国有14亿人,其中有一半是网民,这些人当中,有多少人是在2015年才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有多少是小学生或者初中生,他们记忆当中这是第一次遇到如此重大的国家级灾难——你也许会对这些人的动作重新感到理解。

因为当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大家也是这么做的,那是互联网的力量第一次,真正历史意义上的第一次,在面对灾难的时候体现出来。

2015-08-14_7-19-59

当时并没有微博,只有博客,没有蜡烛的官方表情,我们都是在网上找一些蜡烛的素材图片,贴在自己的博客里面,都是自己用Windows Movie Maker剪辑一些图像做成视频,然后传上去。现在你看来,那个点一下就多一个人上香点烛祭酒的计数器,其实是非常幼稚的。但是那毕竟也是2008年留给我们的其中一项遗产。其他的还有主页变灰,那个时候因为技术限制,只能够在IE下变灰,使用火狐等等还是彩色。到了下一次——我清晰的记得,这个漏洞旋即被完美消除。

对我们来说2008年似乎是一个关键的年份,奥运会确定了一个官方的标准,此后不管什么大大小小的会展活动,都要依样画葫芦的去设计一个标志,一个吉祥物,一套识别系统和一个口号。而汶川地震是另外一个民间的标准,此后不管遇到什么灾难,我们都需要点个蜡烛,说哪儿那儿加油,再把头像换成黑白的。

以后的每一次灾难,我们都延续着这个传统,正因为之后的灾难的震撼力度可能都比不上四川地震,而我们却沿用了原来的仪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相对的“小题大做”才让我们感到厌烦。然而在此之后的每一次灾难,同样的仪式,都可能会激励一个或者是几个刚刚使用互联网的人,这是他们记忆当中的第一次。他们献给这个第一次的反应,就像是当初我们面对汶川灾难时的反应一样真挚而恳切。

2015-08-14_7-25-10

文字来源:网易新闻

长久下来,我们只看到了应对灾难的皮毛,我们并不擅长于应对灾难,我们会很容易忘记灾难,而且我们还很擅长点蜡烛,把灾难异化为一场全民狂欢。中华民族似乎非常缺乏应急性,但这恰好说明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当中,真的已经是太长时间了。与其说我们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还不如说我们是一个已经习惯了和平的民族。

这是幸运,还是不幸呢?也许只有当我们真正的处于永不消失的动荡,和时刻悬在头上的危险之中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像大家此刻所期待的那样,“长点儿记性”,能够快速的展现出全民动员的力量。然而,那样的时刻最好永远也不要来。

我衷心的希望像现在这样对大多数人而言的和平时光,还能够继续下去。即使是为了这样的目标,我们也不得不挑战一下自己偷懒的本性;即使是我们这些已经忘记了灾难是什么滋味的人,也不得不打起精神,为死难者一哭,掩埋好遗体,点完蜡烛,再努力的去探究真相,理清责任,制定预案,不至于今后出的什么事故,是由于我们每个人自身的疏忽和不作为所致。

我明白这些要求比点蜡烛拍手要严格得多,不过,这也许是我们唯一能告慰死难者灵魂的办法。

题图/新京报 via 新浪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