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0115432883

今年四月,买单侠宣布已经完成了由顺为资本、京东金融领投的C轮融资,在这轮融资完成之后,这家公司的历史总融资额已经达到了8697万美元。从2014年开始,他们为中小城市的蓝领阶层提供小额分期信贷服务——比如购买手机、电脑或其他3C数码产品。

但这个产品的匪夷所思之处在于,用户从App Store或是安卓市场下载安装的App是无法使用的,必须扫描合作门店提供的二维码才能完成后续的借款,这就使得买单侠的整个业务流程更加偏向于看起来有些“传统”的线下。另外,买单侠把业务的重心放在了大量的中小城市,用创始人胡丹的话说,甚至“连省会城市都很少”,更别说北京、上海这样的金融公司必争之地。这样一款略显奇葩的App能够拿下近9000万美元的巨额融资,显然有自己特别的优势。

“顾客去零售店买手机,店员会给他一个专门的二维码,通过这个二维码下载的App才能使用。下载完成后顾客就可以填写资料、申请借款,资料提交大概15分钟左右钱就会打到他的卡上。”胡丹说,这种业务的设计逻辑基于金融行业中的“逆向选择”概念——“在金融行业,越是主动来找你借钱的,越是愿意把什么都抵押给你的,这种人的违约几率往往最高,因为正常人肯定会选择信用卡。”胡丹说,“而那些不怎么需要贷款、不会主动去借钱的人,风险反而低一些。”

胡丹将买单侠的用户称为“社会随机样本”。他的逻辑在于,这些人去零售店不是为了借钱,而是为了买手机。“大多数顾客都是经过店员推荐才会在买单侠办理分期,他们不会一开始就想好我就是来借钱,借完钱就不还了,那么这类客户天然的违约几率就比小贷公司的客户低。”胡丹说。他把买单侠的目标用户定位为在三四线城市工作、月收入不足5000元的年轻蓝领,这些人有足够的消费欲望,却没有足够的信用卡额度。胡丹曾把这块没有被央行征信体系覆盖的市场称作“蓝色的小池塘”——尽管没有“蓝海”那么大,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

如果站在传统金融业的角度分析,就算除去嫌贫爱富的特质,蓝领人群依然有着客单价低、服务成本高、需求分散等种种缺陷,但好的一点是这些成本如今可以被新的金融技术大大降低。

“买单侠的后台会用各种维度的评分去审核客户的资质,比如用户行为体现出的风险,如果一个人在借钱的时候一下把额度条拉到最高,那么他的风险就更高。因为一般人借钱的时候总会想想自己需要借多少钱,能不能还得上,一下就要借那么多可能就有问题。”胡丹说,“或者是让用户填亲属之外的联系人,如果马上就填好了一个号码,那可能就是假的,正常情况下总要查查朋友的电话号码吧。”

除了对这些用户行为的识别,门店的历史数据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如果一个店员推荐的订单坏账率出奇的高,那么之后他经手的客户可能就得多分配几道审核程序。另外,包括年龄、性别、出生地这些基础数据往往也能体现出一类人群的风险水平。“我们还可以查到用户有没有在别的渠道拿到过贷款,防止一人多贷的情况。”胡丹说,“这个是买单侠独有的技术。”

当订单量足够大的时候,这种技术手段呈现的边际效应就会愈发明显。另一方面,由于订单小而分散,也就不会出现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那样的悲剧。在胡丹看来,这种基于技术与数据的风险定价能力是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意思的是,这些金融科技公司似乎每天都能看见——至少在一系列恶性事件发生后,很多P2P平台摇身一变成为了“金融科技公司”。

“判断一个公司到底是真的金融科技还是噱头非常简单,就看他公司有多少人,其中技术团队有多少人。”胡丹说,“技术需要的研发投入很大,扔几千万进去很正常,金融科技本身的门槛应该是非常高的。”

与一些金融公司不同,胡丹并不急于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扩张,他也不想深入看起来更热门的大学生与白领市场。“我觉得大学生的风控其实并不难做,只要你验证他是一个清华或者是北航的,基本上根据学校学生的违约率就能算出来,这样很难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力。”胡丹说。

至少从目前来看,买单侠在蓝领阶层的消费金融市场上还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过去两年金融公司们在高校和办公楼里捉对厮杀的时候,买单侠覆盖了150多个中小城市的3C门店。当然,这种模式并非完美无缺。比起更多公司的线上运营模式,买单侠的线下业务难以标准化,这可能会带来更多成本。另外,包括客单价低、履约能力差等蓝领阶层特有的劣势,也没有因为技术的介入而消失。不过这块长久以来被银行忽略的市场的巨大潜力依旧不可小觑。

胡丹觉得包括消费金融在内的互联网金融业势必会迎来一次洗牌,“现在百花齐放的状态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很多公司觉得放款很容易,把征信和风控全都外包出去,肯定是难以持续的。不过百花齐放可能还会维持一段时间,因为P2P可以玩庞氏骗局嘛。”胡丹说,“金融业已经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被颠覆的,只能说用技术手段去降低成本,但具体的业务一定要符合金融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