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下属机构国家电信和信息局10月1日将互联网域名管理权正式移交给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从而结束对互联网核心资源近20年的单边垄断。

按计划,美国商务部下属机构国家电信和信息局将把互联网域名管理权完全交给ICANN,两者之间的授权管理合同在10月1日自然失效,不再续签。ICANN是一家成立于1998年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总部位于美国加州。

近日中方也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对上述问题作出回应。网信办负责人表示,“中方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与治理问题,一贯倡导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任贤良表示,IANA(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职能管理权的移交对国际互联网治理具有积极的意义,将推动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国际化的进程,有利于弥合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中方也期待移交能够顺利完成。

对于近日发生的这件互联网管辖权事件,有专家解读为“互联网管理权……正式脱离美国政府的控制,互联网治理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那么真是情况是否属实呢?

这个事件指的是互联网名称和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脱离美国政府的管辖,成为独立机构。这一事件实际上是“1998年互联网上帝之死”的延续——ICANN正是成立于1998年。

简单回顾一下故事前情——90年代的互联网,是由一批怀有乌托邦理想的geek主导的,他们希望互联网成为独立于政府和商业之外的真正自由之地。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政府和商业的手不可避免地伸进了这块领地,逐步侵蚀乌托邦派的力量。1998年,有“互联网上帝”之称的Jon Postel将互联网的根服务器(root server)转到了自己的电脑上,以示抗议。但很快,他在美国政府的威胁之下撤销了此前的举动,几个月之后溘然离世。

Postel生前的工作之一是管理互联网的“地址簿”,也就是将你访问的网址解析成服务器地址,比如你输入google.com,会被自动解析到访问216.58.212.238这个难记的服务器地址(这里有一个关于DNS解析如何运作的漫画)。他死后,这项工作就成了ICANN的主要业务。ICANN和美国商务部之间签订了协议,管理这项业务,绝大多数情况下独立运作,但商务部有着对任何纠纷的最终决定权。

今年10月1日开始,ICANN和商务部之间的协议到期且不再续约,ICANN正式成为独立组织。对于这个变化,有两种常见的误读。

第一种误读来自美国的保守派政客,包括川普以及在初选阶段参选的Ted Cruz。他们声称:美国放弃对ICANN的管理权,会危害互联网自由,因为中国、俄罗斯等国家会趁虚而入。对于这种说法,“万维网之父”Tim Berners-Lee撰文做了解释和反驳:ICANN只能管理地址分配,管不了内容。所以,就算ICANN在美国人手中,也阻止不了中国建防火墙。现在ICANN独立了,事情也不会变得更糟糕。

第二种误读是将ICANN脱离美国政府视为互联网乌托邦的回归。过去18年,互联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ICANN脱离美国商务部管辖,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回到了Jon Postel这帮人的手中。可以说,互联网的乌托邦岁月是再也回不去了,政治和资本的纠缠已经深入骨髓,即便Jon Postel活着,他也不可能再成为如此庞大而复杂的互联网世界的“上帝”了。Fusion的这篇长文中,就谈到了当时的互联网和今日的巨大差别。

独立之后的ICANN会往哪个方向走?互联网治理是否真的如腾讯研究院的文章所说,走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观察这个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