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Uber日前披露了公司 2016 年的业绩数据,公司去年在全球范围内的总预定金额超过 200 亿美元,较 2015 同期增长超过 200%,净营收在剔除 Uber 司机的部分后为 65 亿美元。虽然增长可观,但除去Uber 去年在中国市场卖出的业务,整个公司的净亏损为 28 亿美元——去年 8 月, Uber 用中国地区的业务换取了滴滴 18% 的股份。Uber表示算上这笔出售业务、税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他们在全球的净亏损为 12 亿美元。

如果单算去年第四季度,Uber 的交易总额同比上涨了 28%,达到 69 亿美元。公司收入为 28 亿美元,相比前一季度增长了 74%。不过亏损也在继续增长,相比上一季度增长了 6.1%,达到 9.91 亿美元。Uber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的经理 Rachel Holt 在声明中表示:“我们庆幸能拥有健康且持续增长的业务,这给了我们足够的空间去处理公司在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调整公司文化和组织架构,以及我们与司机之间的关系。”

uber

Uber并非上市公司,也没有向外界披露公司周期业绩的职责,主动透露业绩数据实属罕见。近一段时间,一系列丑闻让Uber陷入舆论漩涡,包括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在内的多位高管在不久前悉数离职,还有性骚扰、公司CEO与司机发生争执的新闻。日前,内部人员再度爆出一个黑幕——Uber曾将一个名为“Hell”的软件内置于其应用程序中,用以追踪Lyft空闲司机的人数及其所在位置,并利用这种信息来找出同时给Uber和Lfyt当司机的人。这就给Uber带来了一种竞争优势,因为这个程序可以帮助Uber设法从Lyft那里拉走司机,获取更多的订单。CNN在报道中称,Uber此次罕见披露业绩,可能是为了在公司近期的一系列公关危机之后增强公司员工、投资者以及公众的商业信心。

不过一些消息显示,Uber 公布出来的财务数字与真实情况有所偏差——按照 Uber 公布的计算方法,非拼车收入的营收只计算每单收入的 20%-30% 。但在拼车服务中,Uber会将把整个订单的收入都算作营收,比如两个乘客每人支付给 Uber 平台 6 元,Uber会将把 12 元都计为收入,而不扣除司机拿走的部分。也就是说,如果情况属实,那么Uber的实际增长其实并没有它公布出来的那么多。

与中国政府对网约车相对温和的态度不同,在很多地方,当地政府部门对Uber都是一禁了之。意大利法庭刚刚在本月7日作出裁决,全面禁止各类Uber车辆在意大利运营,并宣布Uber将无权在该国进行任何广告宣传活动,这相当于完全禁止Uber在意大利开展任何业务。在丹麦,由于新的出租车监管规定过于繁琐,Uber表示将在下周二关闭其服务。Uber对此表示该国需要修改其规定草案,才会重新提供叫车服务。在日本,Uber的核心业务叫车服务也被政府禁止,他们只能另辟蹊径拓展外卖配送业务,即UberEats——在这之前,Uber还尝试为用户提供接入出租车公司和租车公司的服务,但由于日本公共交通相当发达,这一探索举步维艰。在印度,Uber的摩托车和三蹦子业务也因违规被迫停止。在与世界各地的政府斡旋的过程中Uber也在不停的烧钱,自2009年成立之后,Uber 已经至少烧掉了 80 亿美元,这其中有一半都是2016年花出去的。即便离开中国,这种迹象也没有缓和的意思。

1490595110128095

Uber在无人驾驶上的探索也遇到了一些挫折,他们被一家叫做Waymo的无人驾驶公司告上法庭,Waymo指控Uber窃取了其商业秘密,并提出了初步禁令,试图在此案得到彻底解决之前,尽力阻止Uber研发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诉讼文件中提到在2016年年中之前,Uber的无人驾驶技术还落后Waymo至少5年以上。但仅仅9个月的时间,Uber的技术已经基本上可以和Waymo平起平坐。Uber现在拥有几十辆无人驾驶汽车正在匹兹堡、坦佩和亚利桑那接送乘客,并有望会在旧金山上路。

除了涉嫌剽窃,Uber还面临着更多的外部竞争,除了谷歌、特斯拉等境外科技企业,中国的乐视、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也在研发无人驾驶汽车,百度还提出了2018年量产的目标。从目前来看,汽车厂商推无人驾驶更多是为了宣扬自家品牌的科技感,离真正的实际应用还有不小的距离,但是无人驾驶的大趋势不会改变,Uber一旦掉队,那么他们借助无人驾驶技术提高利润的希望和支撑估值的科技前景就将面临巨大威胁。

一些媒体认为Uber近700亿的估值存在一定水分,对外的各种官司和对内层出不穷的问题让人们对Uber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产生了质疑,Uber岌岌可危的公司形象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