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v new energy vehicles cover

编者按: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GGV纪源资本 ”(ID:GGVCapital),动点科技经授权发布。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邀请到产业界专家、资深投资人和学者一起探讨智能网联汽车的创业和投资趋势。GGV纪源资本副总裁余俊受邀参加本次论坛,并分享他对“新汽车”领域的看法。

汽车产业占GDP总值的1/6 到 1/5,当前全球汽车行业面临颠覆性变革,不远的未来,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和车联网,将成为新时代的潮流。在这个变革的前夜,上海交通大学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邀请到产业界专家、资深投资人和学者一起探讨智能网联汽车的创业和投资趋势。

GGV纪源资本副总裁余俊受邀参加本次论坛,以下是他的分享内容:

 什么是新汽车?

ggv new energy vehicles2

第一个点顾名思义,新能源(New Energy),新能源作为一种新的驱动能源是国家能源供给战略的一部分,从和内燃机汽车相比,其制造和迭代的柔性更广,车的维护成本也相对更低,这也是新能源车的好处。

第二就是指行业谈的很多智能(Smart)的部分,所谓万物互联,车和人的交互,车和环境以及未来车和车,车和人的交互都依赖于车本身更多的感知、智能、交互、互联的进步。我们在全世界如中国、美国很多地方也都看到了很多的智能互联、自动驾驶汽车等智能的系统。

另外一个我们特别看重的,特别在看创业公司的时候,特别是整车方向的公司的时候,对未来车里面这个新空间(New Space)是怎么考虑的。从用户的角度去想,这个空间未来是怎么架构的,里面有哪些东西可能是用户需要或者是说未来会很在意的部分,比如交互、生活方式、舒适度、活动等。

ggv new energy vehicles3

时间有限,我今天的分享大致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整个电动汽车市场的情况以及竞争的情况;

第二个部分是,分享一下在这个领域中政策方面的驱动因素以及产业方面的驱动因素;

第三个部分是,在整个行业里面,哪些环节我们可能会有投资机会; 

ggv new energy vehicles4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概况及竞争格局

第一点,根据中汽协等的数据,2016年整个中国汽车市场乘用车和商用车的产销量加起来有 2800 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增长比较快,估计在明后年产销量就会突破百万,如图3所示。这里面还有另外一块,在一个细分领域里面,我们看到SUV车型的增长比新能源车的速度更快。所以针对整车的厂商,在制定策略的时候,也可能会针对一些快速增长的市场细分做一些侧重。

第二点,从2015年整个行业对于新能源车的出货状况可以看出,像比亚迪、北汽、吉利等等这几家公司的市场份额还是比较大的。大家也会发现,这些车型里面大部分还是A0、A1这样比较初级或小型的车型。

我们去行业里边做很多访谈,包括MNC的OEM,发现在过往的2016、2017年,其实大家出了很多A Level这个类型的车。接下来可能在B级车,在BEV和PHEV里面有更多的车会出来,这一块是市面上新出来的,也是我们接下来关注的。不管是互联网公司也好,还是传统车厂出来的创业公司也好,可能都要面临的一个新竞争的格局。

其实很多本土企业像比亚迪、北汽、吉利那样的大公司也都在大量的出新能源汽车,还有所谓带有互联网背景的创业公司,它们也在这个领域里面,特斯拉是比较好的标杆。因为新能源汽车有各个方面的玩家在逐渐的进入(有实业、互联网、汽车、制造等等),更多的资本也会进入,使得这个领域也会有更多创新的点,围绕新的能源系统、新的智能系统以及新的空间的想象,这些创新看准的都是中国这个巨大市场机会。

电动汽车市场的驱动因素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能源)战略,政策、资本以及产业链等方面的驱动因素(Driving Factors)其实有挺多的。

第一个,整车销售量,中国算是首屈一指,在2016年就已经成为全球销售新能源汽车最多的一个国家。

第二个是补贴。虽然说现在的政策补贴在逐渐地往下降,甚至2020年可能补贴都归零,特别是去年某些厂商和经销体系出现了骗补的情况,所以这个数字也会逐渐的下来,但是政策对于这一块的支持还是会持续存在。国家在暂停(或正修改)补贴政策、规划资质等方面的动作都是不想让劣币驱逐良币,让真正有实力和长期经营的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个从能源的战略、节能减排、核心技术的策略考虑,国家还是不断地去激励去鼓励新能源车。

相比于投资大集中式的石油能源供给体系,新能源车的能源补给线投入相对更小,更分布式,这个趋势也更符合用户体验,当然需要建立起这样一个能源补给线需要较长时间和金钱的投入,所有才有国家制定的到2020年480万个充电桩,12万个充电站的规划。

ICE的技术大多在日本和美国手里,这也是政府需要考量的。

第四是牌照。因为我们做调研的时候发现,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者主要还是在一二线城市。一二线城市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牌照的问题,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在大多数销售的城市并不受太多的限制。所以说,对于汽油车的牌照限制,也是一个对于新能源车销售的驱动因素。

第五是充电桩。2020年国家的政策要求是说,在全国能够建480万个充电桩,12万个充电站。所以,未来的桩车比例会进一步的提升。所以我们其实在后面也会讲到投资机会的时候,在这里面也做了一些布局。

投资机会

刚才讲到的能源和智能等等这几个环节,对于整个行业来看,对于整个汽车的供应链体系来讲,中国汽车工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们是有一定的基础沉淀下来的,如在汽车的整个开发、制造、品控、研发环节,以及供应链方面的东西其实相对完整和成熟。

但是对于具体细节的把控、对于品质的把控,以及创新还是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我们国家生产的汽车,能够出口到海外,但还是以出口到亚非拉国家为主,比如吉利、奇瑞、比亚迪。其实,品质这一块也是在整个供应链里面不断在继续提升的空间。

ggv new energy vehicles5

整车

所以把这个车拆开来,刚才几位教授也把这个车拆开来,如图4所示,其实发现新能源车就是这几块,在这几块领域里面,对我们来说有可能存在整车的投资机会,也会在整车这块有所布局。我们也会比较看重整个团队的结构和搭配,团队永远最重要。

分开来说,第一,我们很看重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这个车是什么样的体验、车内是什么样的环境、怎么交互、智能乃至无人驾驶等等这些角度,思维方式决定了未来这家车企的气质。

另一方面,团队获得政策支持的能力,因为整车是个资金密集的事情,众人拾柴火焰高。

第三个,回到车本身,车涉及安全问题,车的品质、舒适度、科技含量等也是起码的要求。

电池、电机、电控

另外刚才也跟几位同行了解到,电池这一块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电动汽车的比例里面能够占到40%到50%的比重。这一块比较成熟的企业,对于GGV来讲可能投资机会相对较小。在这一领域,中日韩企业各有各的优势。但中国本土企业在能量密度、一致性、以及BMS都有提升空间,中国本土企业有产业集群、市场空间的优势,在一些改进型的材料有新机会,对现有规模企业有增长红利机会。当然新的能源如氢能源、排放更小,更高效率比的能源方案也会看。

另外一个就是电机、电控。其实这个方面还是有很多的,比如说在座的机构也有投精进电机的。市场还是有机会,从技术上,具备更高调速范围、高功率及转矩密度、好的散热性能、高可靠性以及防护性能、更高效率的定位更高端的电机、电驱依然有机会。从市场定位来看,乘用车市场、乘用车的B级车及以上的市场定位的玩家我们也关注。

充电桩

未来这么多的车,其实都要充电,怎么能便捷地解决电动汽车的用电是个大问题。在我们的调研当中,说不买电动车的用户中有70%的原因是充电不方便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这一块也是做了一些布局。

从能源补给线角度来说,从一个地方开到加油站比较方便,而且加油可能就五分钟、十分钟就能完成。而目前的新能源车充电而言,快充充到60%可能至少需要半小时,目前120kw的直流充电桩并不多,成本收益模型还算不过来,算得过来的位置也不多。因此,怎么实现快速充电、方便充电,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有很大的机会。

第二,从用户服务的角度,不仅仅是做充电桩,怎么解决未来电动汽车的用电、售电,以及未来对电池的诊断、对车主的服务等一连串的问题也是值得思考的。如果一个团队能够通篇的考虑、能够布局到,其实是非常大的事情,所以这也是我们看重的方向。

自动驾驶

 

ggv new energy vehicles6

我们在中美甚至全球范围去看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的技术,在不同的阶段我们会看到一些不同的要求,现在可能是L3、L4。大家都在努力往这一块方向探索的过程当中,所以会有更多的机会。

我们在软件层面、在硬件感知层面这两个核心的部分可能会有布局。比如说对于数据的融合能力,对于高精地图,国内也有团队拿到了巨额的融资。在高精地图的建立、数据的融合,把不同的感知系统的数据融合到一起,支持无人驾驶系统完成决策,这样的团队其实特别引得我们关注,前段时间我们在美国投了一家。对于感知模块,我们也看过很多技术方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CV方案等。

以上就是我跟大家的一点分享,欢迎大家指正!谢谢大家的时间!